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杨柳
[导读]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系统学习数学是从小学开始的。
        杨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蒙古族小学
 
0115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系统学习数学是从小学开始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小学阶段数学的开端是数学成功的一半。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面对数字的对话,是思维的碰撞,内容比较枯燥而单调。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一定要想办法,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从小学就爱上数学,我认为情感教育渗透数学课堂始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数学情感,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及爱好,可以说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在缺乏数学情感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缺乏足够的兴趣,难以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从而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而具有强烈数学情感的学生,则能带着兴趣进行学习,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更多数学情感。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作用
        (一)实现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的讲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情感教育渗透的形式,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发现,情感教育渗透已经成了数学知识传输过程中提升知识丰富性和完整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关键方法之一。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过采用情感教育渗透的教学形式,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和蔼可亲的教学形象,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理解,同时还能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不断地培养起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些学生经常出现做题粗心大意的情况,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情感教育渗透的方式,不断教育他们要更加仔细地完成各项数学题目,通过更加温和的引导形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高效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三维目标”不明确,教学随意性强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以“三维目标”作为导向,促使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但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由于对数学新课改要求研究不够透彻、不够深入,以至于教学中没有制订明确的“三维目标”,致使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随意、混乱现象,包括提出的问题过于宽泛、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等,这就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显著的低效化、无效化现象。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调查和研究显示,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并未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仅仅是按照单一的手段与方法将知识内容简单地呈现出来。这种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非常枯燥,缺乏生活性、新颖性、体验性、趣味性等,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投入激情,感召孩子心灵
        小学生还是孩子,是孩子就有孩子的童真可爱,也有孩子的调皮,甚至比传统教育下的学生更加悖逆。所以小学老师要在情感教育上花更多的心思。数学老师更需要这样投入。一般来说,数学老师不像语文老师那样了解学生,所以,数学老师要借助一切可能,走近学生,了解并关心学生,对待数学学习有困惑的学生,要有爱心、耐心或关心。爱是一种给予和奉献,是完全自觉自愿的。所以,如果学生经常捣乱,破坏班级纪律,你还能做到爱他们吗?如果学生学习一直不好,拖累了你的教学成绩,你能做到不歧视吗?这就要求我们用爱的力量去感召学生。
        (二)建立良好的情感教育渗透环境
        情感教育渗透的环境条件对最终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渗透时,要注重整体环境氛围的建立,通过形成更为良好的情感教育渗透环境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高效稳定的情感教育渗透。例如,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一种更加和蔼可亲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形成双方更好的理解和支持,进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成为一种朋友式的关系,方便双方交流,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最终实现情感教育渗透。
        (三)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深度挖掘其中学生感兴趣的点,适当进行调整与拓展,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从而令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兴趣驱使下逐渐形成强烈的数学情感。教材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应当是教师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关键,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拓展优化,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数学学科及教材的认知,让他们发现数学内容中包含的趣味所在。此外,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直观形象的感知往往更为敏感,因此,教师在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还应当对这些内容进行处理,尽可能地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内容,让学生在看到这些内容后立即就能产生强烈的兴趣。
        (四)适时提趣,实践与理论相行
        趣味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动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实践操作,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在备课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的教学环节中增加更多的趣味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会被调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思维也会最大限度地打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让情感教育在知识的传播中得以升华和贯彻。
        (五)提升课堂趣味性,提升知识的导入水平
        课堂趣味性能有效地改善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情感的有效表达,进而达到良好的情感教育渗透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致力于提升知识导入的趣味性,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时可以建立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以情境为基础引出具体的数学,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实现双方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结束语
        总之,融入数学情感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显著改善。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需要凸显自身的学科热情,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学习乐趣和成就感,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保林.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甘肃教育,2020(22):75.
[2]丁生友.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情感教育的实践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0(28):141-142.
[3]韩宝丽.基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4]柏正斌.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J].考试与评价,2020(10):16.
[5]徐雪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情感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