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谢宇军
[导读] 当前教育致力于对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

        谢宇军
        湖南省永州市第八中学425000
        摘要:当前教育致力于对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适合其终身发展的且满足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它要求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能将化学原理应用到解决问题当中,要具备推理能力、创新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充分体现出了化学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基于此,以下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渗透
引言
        综合来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注重学以致用和学有所成。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期望学生能取得好一点的成绩,有意无意的减少了实验时间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改变理念和自身教学方法,寻求课堂教与学的问题,注重全方面的培养学生,在真正提高学生化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宏观辨识是指从各个层面去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同时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自然构建出分类相关标准。微观探析是相对宏观来说,对物质的微观世界进行精细化的探索,如化学元素、物质分子离子等等,都是物质微观因素;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指能够知道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并明确其变化需要具备相关的条件和规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是指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进行假设,并通过分析推理对其进行验证。化学学科有着抽象性的特点,对学生也有着一定的逻辑思维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多重推理分析,能够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一些验证性的内容,也只有让学生进行推理思考,才能使其将知识内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系统性的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是指能够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一项科学解释和应用的实践活动,能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即学生应具备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安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出化学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树立健康的化学概念。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
        (一)注重师生沟通,引导学生明确核心素养构成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其过程中,学生能否有效的配合教学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就直接影响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时间周期和效果。在当前,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虽然试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其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过于看重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构建,而没有去引导学生对核心素养进行认知分析,这使得其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出现了问题,学生也不能主动的去配合教师,教学培养的实际效果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点,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想办法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去主动配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其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专门挑选一节课的时间,就核心素养的构成与价值为学生进行解析教学。在其中,教师就可以按照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分五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何谓核心素养,并使其明确核心素养与正常学习过程中,教师所作出的教学要求有何联系。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就能对核心素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配合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教师就可以结合高考的要求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确核心素养培养对其突破高考考验的必要影响,进而能改变学生的观念。

像这样,当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的有效构建让学生明确核心素养的构成之后,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愿意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关键。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先接触情境内容,并逐步的过渡到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在给学生渗透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教学时,在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化学现象出发,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导其进行探讨。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一些钢铁表面有锈层的图片,然后询问学生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大部分学生会立即给出答案:腐蚀。这时教师可继续给学生展示铝的图片,大部分铝的表面是没有锈层的,教师可继续询问学生原因,并要求其将铝和铁进行对比。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教师可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原因,从表象到原因再到本质,如铁生锈是因为其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空气氧化、铝不会被腐蚀主要是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等,同时可进一步给学生导出铝和铁不同的化学性质,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渗透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能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和知识认识。在上述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化学水平,并以阶梯式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给其导出基础的化学知识。2.在课末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进行总结和完善,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和整理课堂知识点,以此来提升其课堂学习效果。
        (三)借助有效展示,实现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围绕着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学科观念的特征,人们通过观察分析物质改变的过程或现象往往是宏观的,可以用清晰的文字进行描述,故可以被称为宏观辨识。但宏观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深层次研究的分析探究,在化学中还要能从物质的深层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实现微观探析。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展示的途径为黑板展现,这一展示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对物质的微观领域进行观察,学生的相关素养培养自然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引入了教学实际中,而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构建有效的展示内容,引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宏观微观两方面的观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有效认知,达成化学内容的有效掌握。
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化学的学习拥有一定的基础,教师有必要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和期待,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便能够有效实现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开展,使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全面的角度去面对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感受到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和生动性,这样,学生能够更加乐意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进而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思想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池哲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化学试题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3):76-77.
[2]王陈颖.高考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9):23-24.
[3]王赫.刍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高考,2020(27):7.
[4]陈雪璐.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20.
[5]张献礼.浙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9(1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