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筑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姚文飞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居住生活条件,
        姚文飞
        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居住生活条件,因此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新颖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行业急需行业人才。而中职院校作为为建筑行业提供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肩负着推动        行业发展的重任。二十一世纪以来,建筑行业也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在新时期的中职院校建筑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讲信息化技术元素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在建筑专业的实际运用水平。本文根据中职建筑识图课程的教学理论,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和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在工科的运用优势和前景,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提升学生试图用图能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期为中职建筑专业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建筑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
        引言: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网络,同样的,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为提高中职生的互联网技术和建筑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要准备什么教学资源又是一个大教育课题。文章根据中职建筑专业学生使用信息化技术绘图、识图、用图的教学任务,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分析探讨高效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方法策略。希望帮助中职生在学习中找到目标方向,为中职建筑专业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建筑人才。
一、信息化教学在建筑识图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作为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识图课程知识在现实建筑行业尤为重要,这是建筑人才进入行业的敲门砖。识图课程是中职一年级学生进入这一教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的科目,但是由于学生大多都是初中刚毕业的孩子,没有明确的人生        目标,且大多都是因为学心理不足,被高中所淘汰出来的,没有较高的知识基础,而该课程又较为抽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学得很吃力,教学效果不佳。识图课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如果在这时候不打下坚实的识图基础,在将来的专业学习中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建筑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课程研究兴趣,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图纸理解技巧掌握在大脑中。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学把抽线难题完美的解决了。传统的中职教学都是有老师口语讲述,虽然有部分教材资源,但是仍然不能使学生充分的理解识图技巧。而现在建筑识图就可以将图纸通过技术投影成三维立体的图纸,形象的表达出图纸要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传统的平面图纸教学,使学生无法领会空间性的建筑实体,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专业建筑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信息化教学在建筑识图课程中应用的教学模式

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016年学校申报了自治区级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识图》课程为例”以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改进。在建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收集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改革进程。通过“一任务双主三段七环节”的教学模式,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体教        学质量,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扎实的识图能力。

一任务,在课程开始前,为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双主,即在学习过程中突显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三段,即进行课前导学,课中自学,课后复习的三段式教学法;七环节,即课前导入(导)、自主探究(学)、合作交流(合)、师生互动(动)、精讲点拨(点)、巩固练习(练)、课后反思(思)        。通过这一创新模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在课堂内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教学设备与信息化资源的准备
信息化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设备,本次课安排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一台电脑。电脑中配备有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可实现将教师机上的屏幕进行传播,学生在自己的位置        上可看到教师机的操作,学生有问题时可随时举手,教师可通过监控控制学生机,在教师机上即可为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还可利用该软件完成作业提交等操作。此外,还配有AutoCAD软件、3Dsmax软件、Lumion软件以及Sketchup软件,这几款软件能很直观地看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其中Sketchup软件不仅能直观地看视图的模型,还能看到物体在各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图,很方便进行实物与视图的转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三维空间感,而且操作简单,学生只需移动鼠标即可完成视图的变换。准备课前资源,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即导学,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第二阶段课堂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利用已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这些资源,包括教材和微课,在微课视频中学生能很直观地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看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自行重播,还可以与同学和教师交流,直到明白为止。课后还准备六道测试题,用于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内化知识点。四、实践应用策略经过调查,现在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数近百分之百,而且WiFi全校园覆盖,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微信群、QQ班级群、蓝墨云班课信息平台的支持,就能很好地完成信息化教学。
(一)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给学生设置预习问题,让学生自主地查阅资料,进行探究,并在线上提交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一来新时期的学生已经时刻不离手机,因此完全可以让他们通过互联网做一些有利于学习探究的事情;二来通过线上提问,方式新颖,学生会对这样的方式更加感兴趣,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并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认真听讲。
(二)课中完成知识的获取及内化吸收
通过疑问导入课程研究主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加兴奋地交流互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他们投入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营造出轻松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典型优质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解答一些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微课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解理论知识,将抽象的教学理论转换成直观形象的动画,让学生高效理解只是难点,为接下来的分析讲解打下基础。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布置课后提高的练习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分工明确来完成作业,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更正错误。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抽象的问题变得具象化,也更直观、简单,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和创建了学习场景,学生可以协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和教师互动,让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周军.中职建筑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5).
[2]谌英娥.中职建筑识图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J].广西教育,2018.
[3]谢艳华.微课在建筑识图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J].广西教育,2018(6):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