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财
天津市河东区天铁第一中学 天津市河东区 056404
摘要:当今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为适应教育理念的改变和进步,作为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科目——体育,也作出了适当且合理的调整。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堂,如今的体育,教学目标越来越深刻,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要。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下文即将通过部分体育课堂存在的弊端、优秀品格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师对课堂改革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核心素养、优秀品格
引言:在社会全方位进步的背景下,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以往,我国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体,而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稍显落后,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探索中,教育工作者研究出了更适合时代发展的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不只是关注于其笔试成绩的优劣,而是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品格修养等的发展中。体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科目因此,教育工作者对初中的体育也随之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和调整,其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三好学生”。
1.部分体育课堂的弊端
初中阶段相比较小学,学生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了体育在整个教学中较低的地位,也致使了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对体育这一科目的不重视。在几乎所有中学中,一周中只为体育分配了短短两节课时,甚至在月考、联考等种种大型考试期间,体育课仅有的两个课时还会被其他重点科目无情的瓜分。在少之又少的课堂上,体育的教学内容不得不逐渐变得匮乏,教师所安排的课堂内容单一枯燥;学生拖沓、散漫,短短的45分钟几乎在浪费中度过。种种原因使体育这一课程失去了其设置的本心,对于初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人格培养并没有太大的积极且正面的影响。使体育这一学科真正变成了“虚无”的,不必要的存在。而且,体育在中考中作为必考科目,占据着30分的重要分值,使在考试前期,体育教师的目光完全放在了所需考试的几个项目上,而完全忽视了对于学生内在的更深层次的教导。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已然不符合现在的教育理念。因此,为符合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师应从多方面对体育课堂进行整改,适当调增添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以及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等等。在教育时代新力量的路程上,体育教师也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2.在体育课堂中培养优秀品格的重要意义
如今的体育课上,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家国情怀等方面的优秀品格。自古团结就是优良的中华美德,因为它反映的是个人对集体,对组织的忠诚和奉献等诸多优良的品德。人只有拥有了这一品德,才能够在社会中得到长足发展。使学生拥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体育教师的根本任务。一个集体,乃至一个社会,民族和国家,只有拥有严苛的组织纪律,才可以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法治”,其本质所强调的便是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设定了行为的规范和标准,但还需要人们矢志不渝的遵守和执行,社会才会和谐,民族才会进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等优秀的中华诗词,在千千岁月中至今依旧星河长明,它们所倡导的便是一份伟大的家国情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三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刻,在这一阶段,对其进行正面且积极的引导,培养其深远的家国情怀,对个人的发展,对祖国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在体育课堂中培养优秀品格的具体措施
3.1在体育课堂上增设丰富的内容
以往的大部分的课堂除了准备活动、跑操之外,便是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而现在的课堂则增加了若干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项目,例如,太极拳、排球等项目的增加。太极拳是一项内外兼修的运动,其不仅有效的缓解了学生紧张、高压的学习情绪,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太极拳培养了学生凝神静气、虚怀若谷的精神品格,使学生得到由外而内的升华。排球等不同体育项目的增加,也逐渐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涉猎范围,对学生综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分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3.2将体育课堂延伸至课外
素质教育的推行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体育这一科目的狭隘认知,体育课堂的存在,已不仅仅是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等单一的教学目的,而是逐渐成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同时,体育这一科目也逐渐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例如,运动会、拔河比赛等不同竞赛的举行。运动会是将体育扩展到课外的一大具体表现,体育教师在运动会上设置跳远、长跑以及接力赛等诸多项目,并相应的设置了奖品和奖状,同时学校还以学生取得名次可增加班级量化考核分数的方式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加,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互相帮助的优秀品格。
3.3丰富体育场地,开拓学生视野
现如今,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堂,都仅仅限于本校的操场,课堂场地单一,即使学习内容广泛,也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相应项目的核心和氛围。在做好安全防范的基础上,可适当带领学生去校外专业的体育场地学习或训练,例如,专业的足球场地,篮球场地等。让学生真正感受运动的魅力,并从中学习到相应的体育精神和优秀品格。
3.4将学生合理分组,分开教学
初中时期,男生和女生的体力方面的差距已经较为悬殊,而在身高体重不同的学生之间甚至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上课时,将学生依据一定标准合理分组,按照不同的学生特征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此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因学生自身差距而导致的教学内容不合适的问题。只有让课堂的内容真正适合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既能有所得又不会太过吃力,才可以让学生透过体育项目的表象而去感受其中的优秀品格所在。
结束语:体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品质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下,地位得到了逐步提升,也逐渐受到了教师、学生的重视。教育工作者也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学任务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当今初中的体育课程开始注重对学生若干优秀品格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也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进步。对学生的培养即是对国家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视即是对国家的重视,教育工作者应在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的路程上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江守洋.简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以乒乓球专项训练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09):24-25.
[2]郭洪亮,谢磊,张琪,高航,高嵘,许文鑫.生成性体育教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应然路径[J/OL].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8[2021-03-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081.g.20210309.1037.010.html.
[3]黄宁波.核心素养下“乐练赛”体育课堂教学德育透视[J].浙江体育科学,2021,43(02):77-82+104.
[4]邰峰,闫纪红,代新语,刘波.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协同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02):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