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提升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路娜
[导读] 小学音乐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艺术类学科,对于学生的个人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路娜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小学东七校区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 小学音乐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艺术类学科,对于学生的个人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素质教育发展更多的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要求,故而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需要教师和学校仔细考虑,节奏感作为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下面将针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生节奏感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够优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感知到音乐的无限魅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效也能够得到明显提高。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的意义
        在面对音乐时,个体所展现的一种直观感受与旋律掌握能力就是节奏感。良好的音乐节奏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愉悦身心,为情感传递提供载体,人们在欣赏音乐中,获得独有的感悟。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够强化学生审美意趣,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节奏。当学生的听觉器官受到音乐的直接作用,会促使头脑产生反应,对音乐相关事物进行联想,对于音乐的感觉也由此出现,也就是所谓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节奏感的培养对于各项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辅助作用,因此必须要从早期入手进行音乐节奏感培养,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令学生感知到音乐节奏的美妙,透过节奏来表达思想与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对于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强化也至关重要。
2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提升策略
        2.1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提升小学生音乐节奏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而音乐教学也应当与生活紧密相关。另外,相比于其他教育阶段,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够成熟,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够透彻,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知识无法形成一个深层的了解,另一方面,小学生由于对于音乐缺乏认识,故而难以对音乐教学产生一定的兴趣,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而通过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一方面使得知识更加容易理解,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够调动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另外,将生活实际带入小学音乐教学使得学生更加能够接受教师所讲知识,能够与实际相验证,增加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小鼓响咚咚时,教师通过将生活中过节时敲鼓的影像资料带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对于鼓声有着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跟着鼓声摆动身体,从而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使得学生对于音乐的律动性有着更深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竞赛,让不同小组跟着鼓声进行节奏摆动,若有一方跟不上节奏,则另一方获胜,从而调节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但是,教师在选择生活实例时应当注意考虑学生本身的心理年龄特点,应当选择常见的且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实例,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避免由于生活实例选择不科学,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的状况出现,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水平。


        2.2利用乐器,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
        乐器在音乐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它们才能把音乐韵律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让耳朵听到,大脑感受到,依靠它们之间相互的搭配演奏,才能完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另一方面,因为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乐器有着较大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借助乐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得到节奏感的提升培养。在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挑选打击乐器,因为这类型的乐器更容易体现出节奏的跳动,并且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容易让学生实践体悟。
        例如,在学习动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这一节时,教师仅仅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体验节奏感,效果必然不好,这就导致学生对于音乐无法形成新的理解,另外,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心理年龄,教学枯燥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乐器进行讲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同乐器节奏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节奏感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提供部分简单音乐片段,让学生试着根据音乐节奏击打乐器,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一定正确的乐器指导,使其养成正确的乐器使用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另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不能因为过度重视练习而忽视了对于课本知识的讲解,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2.3运用节奏图谱,强化听力训练
        五线谱或其他简谱都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受到教师的广泛利用,但对于学生来说,受到年龄的影响,学生很难真正地掌握五线谱或者简谱,对于音乐的感知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节奏图谱加以合理运用,确保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需求,基于学生学习情况出发,将图谱教学法加以创新化利用,重视音乐节奏训练,打造生动的音乐课堂,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增强,需要重视音乐听力训练,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教学也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节奏感较强的曲目作为素材,播放给学生听,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控。
        2.4运用体态律动,提升音乐素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体态律动方法的科学化运用,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强化。比如在火车开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排起长队,对火车开了场景进行模拟,并对火车开了的声音进行模仿。在这一情境下,以节拍为辅助,学生能够对火车开了的节奏感与规律性进行把握,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强化。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表现,引导学生对肢体部位加以运用,强化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这就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也得以顺利实现。
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意义,探寻可行的教学策略。实际教学过程中需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肢体语言来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促使学生产生深入的理解,以生动的听力训练来强化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握能力,在体态律动中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即兴创作中强化学生的节奏审美,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马中亚.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J].读写算,2020(25):71.
[2]王练练.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策略探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78.
[3]安波.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5):67.
[4]郭珊珊.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J].知识窗(教师版),2020(07):83.
[5]孙丽娜.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讨[J].读写算,2020(21):10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