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
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重庆市太和镇,401555
摘要:初中体育作为初中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整个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局提出要重视体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生的体育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体育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通过对初中生参与体育训练率偏低作为简要分析,进一步提高初中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训练;激发
前言
从近年来体育中考制度实践中可以看出,许多体育教师注重把体育作为中考整体的教学范畴内,抑制学生的刻苦练习,一味追求体育的满分率。在过去的三年里,除了令人满意的体育成绩外,同学们并没有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导致学生们喜欢体育课,但是不喜欢参与训练活动。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体育中考的实施,我国体育教师不仅要丰富教学内容,还要不断地思考和完善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过程和方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减缓和改变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训练的现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教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相对肤浅,没有深入地研究。这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重要意义
1. 帮助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现状,让学生真正“参与”,成为优秀的学习人才。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得到个性化发展,使体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状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意识。
4.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往往对体育缺乏兴趣,导致效率低下。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将他们的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提高互动,加强训练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应丰富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多选择学生喜欢的球类运动,如男生打篮球、女生打排球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腿部力量,提高爆发力,还能极大地提高了立定跳远能力和兴趣,这总比做反复蛙跳得到的效果要好很多。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优化教学结构,避免单一、固化的被动教学方法,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丰富体育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50米短跑项目中,老师应要求每组学生同时起跑,跑得快的是第一个,跑得慢的总是最后一个。这样一来,快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永远是第一名,没有必要努力练习。然而,对于一些较为迟钝的学生来说,认为自己永远是最差的。这不仅不会激励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反而还会促使学生不积极认真对待体育教学课程。
因此,如果教师改变思维方式重新组织教学结构,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训练。当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到达终点时,每个学生需要从固定位置出发,然后再跑回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第一个到达终点的是赢家,但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这个目标,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想要成为第一,他们必须努力学习,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继续进步。最后,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策略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在不同层次上设定目标。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训练经验,以确保学生全面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设计多层次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二,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第三,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任务,难度过大或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如果学生不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就会害怕,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为学生的自主选择设计分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主动挑战更困难的任务。
2.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书本或教科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灵活选择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应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加强体育与生活的关系,灵活改变教学内容,发展单一的生活能力方向的技能,如投掷、向前投掷、向后投掷等。其次,体育游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把枯燥乏味的运动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备考活动中,老师让学生选择了老鹰抓小鸡、木头人和捕龙尾巴等游戏。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践,有利于提高实践效果,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参与积极性。例如,在“投羽毛球”的教学中,教练将全班分成两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场地内的球投到对方场地,场地内球少的一方获胜。
3.独立选择练习方法。
老师不能制定统一的规则,而是给学生留下自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实践方案,在自己感到困惑的时候,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还应通过有效的合作帮助学生走出低效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腿跳交叉刮越横箱”的教学中,教师简单地描述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热身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个组长带领学生,练习徒手操、跳、踮脚走、抬腿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科学确定评价体系。
教师应确定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自我意识、兴趣和毅力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营造愉快的评价氛围,让学生敢于评价、愿意评价、善于评价。通过评价,充分使学生可以扬长避短,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师不应该坚持固定的公式和机械的应用教学方法,但应遵循“以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选择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莲花. 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100-101.
[2]倪晓丁. 初中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探析[J]. 赤子(上中旬),2015(24):263.
【作者简介】施一, 1990年8月,男,汉族,浙江省金华市 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