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林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官渡中学 云南昆明 650214
[摘要] 家庭作业是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有效地学习初一英语是小升初面临的一大难点,加之新课改的对减负的提倡,如何让初一英语作业发挥应有的价值,值得我们重新思考。本次研究在理论的引导下,研究学生、教师及家长多方面对初一英语家庭作业功能性的研究,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为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初一英语;家庭作业;功能性;多重视角
一、引言
家庭作业是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于家庭作业的态度呈现钟摆式的变化。如今,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减负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热点问题,传统作业的功能受到了挑战,这就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作业的功能到底在哪里?人们如何看待家庭作业的存在?怎样实现作业本身的功能?与此同时,学生进入一个新的教育环境,在小学阶段,英语并不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在整个教学中的占比也比较少,而初中阶段,英语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这样的特殊性使得英语家庭作业的功能性研究变得更有价值。
二、初一英语家庭作业功能性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初一英语家庭作业的功能性认识
家庭环境是指家长为孩子提供的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种。物质环境主要指家长为幼儿的衣食住行提供的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指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性格、气质发展提供的整体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小学阶段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精神环境教育,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对成绩的要求不高,只要考试不太差就可以。但在初中的教育中,由于家长自身工作以及教育程度的不同,无法对中学的课程进行相应的辅导,于是家长开始偏重于孩子的物质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三餐,保暖的衣服,希望孩子能够在没有物质担忧中,好好学习,自我管理。同时,由于学科的增加以及中学对知识性学习要求,家长开始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部分家长甚至要求孩子不要参加过多的课外活动,将所有精力放在学业学习上。这样的期望使得小升初过渡期的学生出现强烈的叛逆感。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所采取的措施,大体可以分为民主性、专制型、松散型三种。在小升初阶段,部分家长还将学生视为小孩子,没有看到学生对自我意识的重视,专制型家长依旧采取强硬的打骂态度对待孩子,窥探孩子的隐私,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对比,引起学生强烈的不满,导致家庭沟通的失败。在松散型的家庭中,家长还将学生视为小孩子,对于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置之不理,认为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对于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也表示认同,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学习的苦,认为孩子开心最重要,忽视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监督者的教育性。
(二)功能性的负向分析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小学课程比较简单、内容少、主要以任务教学为主、强调直观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兴趣。但在中学阶段,突然出现课程的增多,任务的加重、作业量的增大等情况,学生无法像小学阶段将精力集中于某一门学科,中学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实现全面的发展,尝试去接触并喜欢以前没有学习过甚至讨厌的课程。就此而言,中学的学习任务比小学明显加重,竞争更加激烈。中学教育阶段强调在兼顾学习的同时完成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时间是不变的,突然增多的学业使得学生出现学习疲惫感,更没有时间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学校与家长不断强调的分数,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
于此同时,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小学阶段重复式的读、写以及图片、实物的直观教学都发生变化。由于中学教学任务的增多,老师讲课相对较快,需要学生课上紧跟着教师的节奏,同时,由于课程内容容量大,教师的直观操作变少,更多的是间接的知识传授,这也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在课下监督而言,中学教师课程任务量大,同时兼顾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学生的一对一兼顾将对变少,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我监督,但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状态,出现学习无力感。
(三)家长功能性分析
小升初的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渴望自己做决定,开始萌发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在中学的教育中,由于班级授课制的规定,学生必须先成为班级的一员,再强调自我个性化,这就使得学生出现自我矛盾感。一方面渴望自主而又不得不服从管理。在强烈的思想矛盾中,要么个体性战胜社会性,变得叛逆,要么社会性战胜个体性,变得沉默。同时,由于中学接触的同伴相对有自主意识,同学之间的冲突会突然变多,导致学生出现自我怀疑,不断地心理暗示自己不适应目前的中学生活。
三、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升初阶段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业任务的加重,学生往往觉得中学阶段学习比较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作业比较多,每天没有时间玩耍,生活只有学习。家长老师过于关注学习成绩,每周都要考试,还会进行排名,每天的学习都处在焦虑中。在不适应性中,处于第二位的是人际交往的不适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没有时间与之前的好朋友联系,同时新学校的同学还处于磨合阶段,没有办法进行情感的表达,没有共同的聊天话题,产生精神孤独。同时由于青春期,男女生之间产生性别意识,男女交往中,学生心里更加敏感,更多的关注自己,进入反抗期。在家庭教育中,学生对于与家长的沟通方面存在障碍,对于家长的教育方式难以认同,家长对学生的尊重是其最为关注的地方,也是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最大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英语家庭作业的功能性给予更多重视。
参考文献
[1]胡平,孟昭兰.依恋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2(08):45-46.
[2]赵波.论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及对策[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2(06).
[3]吴海霞.母亲教养方式、母子依恋与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4]柳阳辉.幼儿教师职业责任感培养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 0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