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霞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澄海中学白沙校区 5158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给学生提供历史跨学科的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好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丰富学生视野、开拓思维。开展历史课程与美术、文学、地理等学科整合,是一项拓展知识面、融合各种知识的通识教育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们不仅讲解历史知识,还可以讲解文学、艺术、地理等各类知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打破过去传统知识灌输教学方式,并突破各学科知识限制,融入不同学科知识内容,来逐步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开展跨学科教学讲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突破思维局限。
关键词:初中历史;跨学科;整合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说到:要改变学科本位现状,重视学科之间的开发性和整合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也提到:要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将有关学科有机整合,发挥综合的育人功能。作为人文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在学科整合、跨学科教学中有着优越的条件。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将多种学科进行整合,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历史知识。跨学科的历史教学讲解,符合当前新课标教学要求,也符合课程化、综合化教学的历史教学理念。跨学科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各科知识的学习,也会调动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学生知识整合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一、史学与美学的局部性整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学资源,如丰富的文学作品、精美的手工业品、内涵丰富的美术作品。这些美学资源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因而,在历史课堂中,将国内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美术艺术相融合,引入美术等艺术相关知识,来有效地弥补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及消除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感,进而促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有更深度地理解。
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例,教材介绍了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绘画和雕塑成就。在学习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灿烂,我将书画的艺术特点融合到课程中。先从美学的角度引领学生鉴赏教材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塑,再通过设问“你从这些艺术作品中获取了什么历史信息”引入魏晋南北朝文化灿烂的历史背景分析。通过美学鉴赏和设问巧妙地将历史内容和艺术作品相联系,既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灿烂,也帮助学生实现美术作品的传承和发扬,提升民族自豪感,深化教学目标。
历史与美学的融合消除了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获取相关历史知识,提高了审美素养,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学科涉及到的艺术内容比较多,每个时代都有各自风格和成就,只要教师们将历史素材的内容深度挖掘、科学整合,才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提高学生艺术素养[1]。
二、史学与文学的全面性整合,使学生知识二元化收获
历史与语文有天然联系,同时这两个学科都是综合性的学科。
在历史教学中,若能把历史学和文学有效整合、渗透,不仅能实现学科知识迁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实现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融合,升化历史德育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文史课程融合能够提高课堂讲解实效性,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如在学习《盛唐气象》中的“唐诗”这部分内容时,我将语文学科中关于唐诗的知识引入历史课堂中。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唐诗,特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诗人的诗歌,然后让学生运用已知的文学知识分析这些诗歌写作的背景和表达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唐朝文学的辉煌璀璨和相应的历史背景。唐诗就是我国在古代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近些年,被人们不断地传诵,从唐诗学习中,就可以看到唐代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唐代历史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展示了唐代丰富的历史画卷[2]。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容,教师应灵活地将历史知识与文学知识重叠整合,来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得更多元化的知识。通过知识迁移把文学知识与历史知识连接起来,促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历史教学时,教师借助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学中去感受历史,评价历史,不仅使他们有更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历史,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历史与文学的知识整体观,减少学科学习的内耗。
三、历史为主线的多角度整合,培养多维思考的习惯及技能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多学科资源,是一门适合进行多种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但历史和现实有着一定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因此,以历史为主线的多角度整合课程必须务实,应基于当下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和信息技术来设计教学方案。如在学习《盛唐气象》中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这一内容时,我把“西部大开发,各民族共同发展”这一当下时政与历史课程整合起来,给学生留下“运用所学知识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必要性”的探究任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我在班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组成员分派任务,搜集历史案例素材、分析史料。学生通过合作筛选素材,分析史料,得出结论,最终形成研究成果PPT,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而我则通过点评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点拨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思考能力。在这种多维学科整合下,不仅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多维思考的能力和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事实上,历史教材包含了许多时政热点,特别是世界史,在教授这些内容时也可以把当下国际时政热点整合入教学设计中。有些国际区域的矛盾冲突,掺杂了很多的宗教色彩以及资源分配问题,而形成了一个比较激化的区域矛盾,如巴以冲突、中东问题。学生站在历史、地理、宗教等多个角度,分析这些矛盾冲突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问题思考能力水平,来帮助同学们掌握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历史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艺术课程、语文课程、时政课程、地理课程等整合渗透,使历史课堂融入更多人文知识,可以更好地完成历史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艺术鉴赏中、文学学习中、时政分析中,对历史知识会有更深度的认识。学生也会在历史课堂的跨学科教学中活学活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如在美术鉴赏中享受历史给自身带来的美感,提升审美素质。因此,一线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性知识水平,灵活地应用知识,并与其他教师合作,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自己视野,深度挖掘历史课程中其他学科的资源,设计好的历史跨学科课程。
参考文献:
[1]富岩.初中历史教学跨学科整合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9(19):38.
[2]钟建荣.跨学科教学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史料教学[J].教育观察(下旬),2019,008(0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