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点滴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 韦守克
[导读] 针对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韦守克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成团中心小学      545103
        摘要:针对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如何指导好作文、写好作文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深感头痛的。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课内外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从模仿范文等几方面具体指导农村小学写习作的教学点滴。
关键词:三年级习作  兴趣  语言积累  模仿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怕写、厌写、不会写、没东西可写的情况。习作,在学生眼里成了一件“苦差事”,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谈“文”色变的恐惧心理。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如何指导好作文、写好作文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深感头痛的。[2]《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够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基于以上的方方面面,我紧扣年段目标实施习作教学,现就习作教学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实践中的点点滴滴。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呢?
        首先,我利用课本中的口语交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想去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中畅所欲言,并在表达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运用书面语言去表达,有条理的去表达。其次,借助文本中的补白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适当的补充。例如在教学第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课文结尾处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于是我引导孩子在此处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补白。“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像作者那样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呢?”我说道。孩子们一听当小作家,纷纷答到:“想。”“那就赶紧动笔吧。”我接着说到。不一会孩子们已举起小手跃跃欲试:鸟太太在树下正在为找不到绳子晾晒小鸟的尿布而发愁呢?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够粗。”鸟太太说完就用剪刀剪了一段来晾小鸟的尿布……一段段精彩的补白从孩子们嘴中脱口而出。除了以上的做法外,在平时还会适时引导学生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也就是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习作时从身边着手。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一《猜猜他是谁?》,我就告诉学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身边的人,可以写听说的人,还可以写自己想象中的人物等。在写作中不给他们设限,充分的让他们自由发挥,有的学生可能写父母、同学等身边之人。甚至有的同学可能写在电视上了解到的人物。这样学生就可能在这次作文中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想要表达,乐于表达,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学生习作必须有素材,才是写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材料储备,就好像一片贫瘠的土地,永远开不出美丽的花朵。学生的作文,需要材料来构架。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1、从课内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作文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的。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于是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从课内阅读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描写的画面很美,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植物我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是很含蓄地抒发感情。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并摘抄优美词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语言素材及做好铺垫。
        2、课内结合课外阅读拓展语言积累
        学生的语言积累,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得结合课外阅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
        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做到举一反三,拓宽孩子们的阅读篇目。因此, 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比如学了《山行》,我就 故事,并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查找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并让学生做好摘抄,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
   三、从模仿指导具体习作
        学生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模仿。仿写是作文的起步,是创造性写作的开端,它在作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一个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初也是取别人的长处,变为自己的东西。
        1、借助范文指导习作
        既然是通过模仿写习作,必然有模仿的对象。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猜猜他是谁》,课本只是从发散思维图式的提示从哪方面写,并没有完整的文章结构,发现教材的这一特点。我让家长们自行帮孩子购买同步作文。对此每次在上习作前我都会布置读同步作文中的例文的预习作业。通过课前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多篇范文,学生能够说出本次习作可以从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去写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理顺写作顺序,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能够模仿范文的框架,使习作结构比较完整。
        2、联系课文指导重点模仿
        习作的大忌是面面俱到,毫无特点,因此无论什么习作都要有重点。只有重点突出,习作才有亮点。例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特点是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于是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找中心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展开来写的,从而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习作六《这儿真美》。我以课文为依托,并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校园着手,定题《校园真美》,再放手让学生写前,先在课上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发现,可以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构,从春夏秋冬写校园的美。接着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写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学生们都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中心句在孩子们的讨论中跃然纸上,就这样文章的结构及内容已经很明了了。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把校园写得很美,还会把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句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对于表达能力稍差的孩子,笔下校园虽欠些。但也有200字左右,再通过二次学习学生的范文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最后孩子们都能交上自己满意的习作。
        以上是我一个学期以来的实践摸索中的几点见解与做法,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去渗透引导,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乐于写作,有了一定积累,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材可选。我也有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继续思索前行,力争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泽国,姜虹娟编著 .《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4
        [2]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王中杰.《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策略》[J] .才智 2011(07):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