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物理概念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张国明
[导读] 物理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精准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下
        张国明
        浙江省丽水中学      323000
        【摘要】物理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精准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走出“呈现概念——讲解概念——练习概念”的教学模式,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掌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并介绍物理概念;紧扣探究“重点”,形成物理概念;立足于思维的“落点”,深化物理概念,提高高中生物理概念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精准教学;高中物理;概念;高效教学
        “精准教学”基于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 “精准”:非常准确、精确。准确的时间和空间感。从课堂教学反映出,“精准”是课堂存在的必要条件。它是本质和价值,是效率,是教和学、知识和技能、思维和习惯、内容和形式、目标和结果的“合拍”和“匹配”。不准确的课堂教学不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学生不能有真正的收获、进步和增值学习。
        物理概念是通过各种自然现象的基本特征提取的基本属性,是整个物理学科知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键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物理概念,因为物理概念不仅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有效提高学生素养的关键。
一、基于学习“起点”,引入概念
        1.基于生活起点,引入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因为他们熟悉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物理概念是对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的完美总结。因此,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学会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介绍物理概念,在此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生动的学习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物理概念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于抽象概念“质点”的教学。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现代战争电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静态下雷达显示屏的画面,然后,教师根据战机的照片和相关的尺寸参数,提出与大小、形状相关的问题,最后,利用多媒体再演示动态下战机在雷达屏幕上的画面,此时,学生观察战斗机与思考问题的过程就会顺理成章地将战斗机看成一个点。这时,教师再引入“质点”,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2.基于认知起点,引入概念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基于他们的旧知识。对于物理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引入基于“前概念”的新概念,这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功率”这一概念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概念有力、位移、时间以及功等。但是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还只能机械式应用力、位移的大小以及他们的方向判断做功多少问题,还不能准确想到应用功的大小与时间判断做功快慢问题。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呈现甲乙两个起重机拉升货物情境,让学生对三组甲乙起重机拉升货物进行对比分析做功大小,并让学生大胆判断三组甲乙起重机拉升货物做功快慢问题。
二、密切关注探究的“焦点”,形成物理概念
        1.在物理探究中形成概念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探究式学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物理概念的教学,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借用引导式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热情,并在质疑以及释疑的过程中探究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以此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动能”这一物理概念时,笔者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震撼的场景,如飓风、海啸、赛车过程的碰撞等,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然后在他们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提问:这种特殊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分析比较,他们不难发现这种能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师再将准备好的对比实验进行定性验证,最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物理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功能关系找到动能的定量表达式。
        2.在物理实验中形成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物理实验的三个关键环节:现象观察、假设或者推测以及实验验证。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在各种表象为基础进行思维处理,从而推测出不同的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共性。因此,科学方法的实验验证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先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的比轻的下落快”对比实验,让学生认为“理所当然”,师再话锋一转,提出问题:有没有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的例子?请同学们以身边的物体做为实验器材进行说明。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会想到一些例子,学生演示过后,师可继续追问:有没有轻的物体比重的下落快的例子?学生演示过后,再让学生思考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的给出就变得顺理成章。
        在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自主探究,才使他们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
三、基于思维“落点”,深化物理概念
        1.沟通联系,深化概念
        在获取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应结合生活实践和其他相关物理知识,实现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这既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也有助于与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形成联系,从而可以全面系统的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在学会掌握了“反冲运动”物理概念的基本内涵之后,还要引导学生从力、动量、能量三个维度对这个物理概念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反冲运动的物体作用力的特点?其次,引导学生用牛顿定律分析反冲运动;最后,引导学生用动量和能量的角度分析反冲运动。在深化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系统的整体架构,同时提升了学习能力。
        2.通过对比,深化概念
        关于相似概念的学习过程,比较容易混淆,应采用适当的比较方式,在对比中明确共性和不同点。
        例如,对于物理概念:“平衡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高中生是很容易混淆的,学生应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区别:①受力物体不同: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②性质不同:平衡力的性质可以不相同,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必须相同;③效果不同: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不能抵消;④力产生时间的不同:平衡力的两力可不同时产生,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在这个对比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掌握二者之间的差异,实现精准掌握概念。
        3.实践应用,深化概念
        在学习了这个概念之后,新知识应该及时内化,只有通过反复实践认证,才能对概念有一个深刻的掌握,并实现拓展与延伸,而不能依靠死记硬背。
        例如,在学生对“惯性”这一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之后,作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设一个苹果在匀速直线运动的飞机上掉落,那么根据惯性的知识,这个苹果应该落在哪里?经过学生激烈的思辨,概念越辩越清晰,于是对于概念的许多误解逐渐被剥离,学生们也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总之,物理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在“精准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下,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学会善于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不断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概念,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对概念的精准把握,并积极主动寻求概念的延伸与拓展,使高中生的物理概念学习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蔡向阳.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分析[J].华夏教师.2016(03)。
[2]梁汉杰.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10)。
[3]朱景东.浅谈影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因素及教学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4(33)。
[4]王俊.基于比值定义法的教学逻辑构建物理概念——以高中物理“电场强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