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莉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三联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599
摘要: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小学阶段进行文言文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尽早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又能辅助促进现代汉语教学。然而自从文言文走进小学语文课程以来,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价值,反而成了教与学的难点。有的老师抱怨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哗众取宠;许多小学生也直言不讳文言文是“拦路虎”。在众多的教研课、公开课中,我们也很难看到文言文教学的踪影。是不是文言文真的不应该出现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呢,我认为是否定的。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 ;教学现状;策略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是其丰富的载体,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助于吸收语言精华,还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了解,充实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文化品位。
一、当前小学文言文现状
(一)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成效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模块是在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的研究相比较阅读理解教学、古诗词教学、课文阅读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会薄弱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探索的渠道也就相对较少,这是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成效较为不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成效薄弱还可以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方式相对处于劣势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成效由此下降了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之中,对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观点和教学理念的落后也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成效较为薄弱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小学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
古代汉语是古代人所用的文字,时至今日,已经鲜有人用古汉语进行生活工作上的交流,小学学生身处网络时代,张口即出“网络语言”,更是与古代语言相差十万八千里,没有较为优良的语言环境,加上小学语文教师对古代汉语的教学的方式存在缺陷,导致小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普遍有一种畏难情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兴趣,若在学习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对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其学习成效可想而知是不理想的。
(三)文言文本身情境的不断流失
这是当下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古人写作的很多情境,在当下环境中已经不复存在了,最明显的就是离别诗的情境。在古代社会,由于通信手段、交通运输等工具非常落后,在这样的育景下,有些人的一次离别也许就意味着水别,因此古人非常重视离别,中国古代也出现了大量的关于离别的优美诗词。
(四)文言文的音韵变化
这使得我们现代人较难欣赏到古诗之美。普通话的推广对于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和互动等方面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但是从文言文发展的角度来说,普通话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使文言文丧失了其音韵美,或者说使我们当代人丧失了欣赏文言文音韵美的机会,方言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更是一种地方文化的裁体,中国古代很多大师写作都是基于本地的方言,也有很多文言文,尤其是诗歌。只有用古方言读出来才能使读者真正体验到它的韵味。
二、文言文教学解决策略
(一)兴趣为先,创之设之。
兴趣是激发潜能的动力。小学文言文教学,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在其中。
1.营造充满古韵的情境。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课伊始,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曲典雅流畅的古筝乐曲《高山流水》,随之在学生眼前展开一幅古香古色的画卷,继而深情介绍“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是晋国大夫俞伯牙,这位凝神听琴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传诵千古。”声、色、画加上教师的款款叙述,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文言文学习氛围,深深地吸引学生。这样的氛围一直萦绕在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在浓浓的古韵中学习。
2.运用情境化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与学生一起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运用浅易的情境化的文言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知我者,同学们也”、“你真是个善思的孩子”等,这些评价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化的熏陶,以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巧设有价值的对话情境。
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读中悟到的表达形式,必须经过语言实践,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文言文教学亦如此。当学生情满自溢之时,教师巧设一个对话的空间,引导他们开放自己的情感之门,把学习感悟到的倾泻出来。
(三)互动式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做好文言文的通读与精读,吃透文章。在课堂的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设计多互动、多“娱乐”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文言文,结合插图引入学生的讨论,进而听取学生有关插图的小故事讲解,结合小故事读文言文,在逐字逐句去讲解通篇文章,并多让学生们进行读文和解字。教师带着孩子读文言文,以老师带读加学生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文言文的同时,体会文言文的韵美,进而达到在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尤为突出,教学过程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教师们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更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孟香.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D].青岛大学,2020.
[2]赖亮红.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素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周嘉俊. 以文化传承为取向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