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 钟成川
[导读]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通过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钟成川
        浙江省瑞安市第十中学 ,浙江省瑞安市,325200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通过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加强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的培养。通过有效培养学生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使得学生能够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计算思维;问题策略
        
        前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学科优势,根据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联系现实生活及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思维加强分析,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和素养的发展。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由于大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相应的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在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时,缺乏有效的创新,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偏差,更加注重实际运用技术的教学,使得部分学生难以真正掌握信息技术。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
        1.联系现实生活,了解计算思维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加强改革,综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加强思考和探究,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加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在计算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指导学生深入挖掘与计算思维有关的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加强计算思维的实践应用,深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思维是什么,加强计算思维培养对自身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计算思维有关的内容,借助形象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对计算思维有一个形象的认识[1]。例如:周末,小明和爸爸妈妈决定在家里做饭,邀请小红同学一家三口来做客。需要完成如下事情:去超市买菜;去农村接爷爷奶奶;去拍一个全家福;再把爷爷奶奶送到家中去;接小红一家三口。那么应该怎样安排才能最合理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合理高效的流程。这里设计了“从生活实例出发,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通过相应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
        2.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计算思维
        在计算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应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在教学活动中,综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设计,强化学生思维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计算思维拆解成不同的方面,围绕多个方面,加强课堂活动设计,有效增强课堂活动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由于计算思维包括了评估,分解,抽象等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思维评估,分解,抽象,概括等多种不同思维方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计算思维框架,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的锻炼[2]。通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数据与数据结构” 的视角审视基于数组、链表的程序,解释程序中数据的组织形式,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及其操作,评判其中数据结构运用的合理性;能够针对限定条件的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抽象,运用数据结构合理组织、存储数据,选择合适的算法(排序、 查找、迭代、递归)编程实现、解决问题。例如,在二分法查找教学中,首先,教师让一位学生在纸上写下一个1~100之内的数字,让其他同学来猜,通过回答是与不是,引导学生能够更快的找出相应的数字。然后,增加查找难度,将1~100的数字改为奇数在前,偶数在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时间允许,还可以继续改变数据结构,形成先升序,后降序的数组,启发学生探究算法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加强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3.丰富教学途径,养成良好思维意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丰富其教学途径,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特殊教学平台的使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软件,以借助可视化模块编写相应的程序指令,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3]。通过强化学生思维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加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Greetfoot等相关内容,以借助丰富的教学软件,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了实现多样化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促进学生个人思维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不同平台学习知识的应用,不断拓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路径,综合相应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质量。
        结语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来认识信息技术,掌握相关操作,并且能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以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思维来解决相应问题,综合新款提出的培育要求,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陆萍.基于高阶思维培育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5):57-59.
        [2]张红.国际计算思维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软件导刊,2020,19(12):256-260.
        [3]郑晓东.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计算思维的培养[J].中学理科园地,2020,16(05):25-26.
        【作者简介】钟成川, 1977年3月,男,汉族,浙江省瑞安市 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