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学本课堂”范式的构建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章美霞
[导读] 高中生物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章美霞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  浙江金华 321100
        摘要:高中生物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它提出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面对全体学生实施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教师要保持着一种为学生终身学习负责的教学态度,从以前的“关注成绩”转变成现如今的“关注学生”。既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要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实施和贯彻“以人为本”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是全面推进和实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生物“学本课堂”范式的构建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本课堂”范式;构建实践分析
引言
        在日常开展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多数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忽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不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仅是将知识内容记忆,未能展开深入探析,也没有获得学习、思维、实践等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影响其个人发展。而在新时期,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人情况、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考量构建学本课堂,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将自己的潜在能力最大程度的激发,自主实现对知识的分析与探究,推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一、新时期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构建的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打造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是打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理想课堂的过程,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大助推力。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建设生本课堂就是全面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人翁设计教学主题,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措施,这一举措有助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学习生物知识,思索生物问题,展开生物实验,有助于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能力,有助于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教学果最优化,让学生的能力提升全面化。
二、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现状
        基于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基础之上提出的高效课堂教学已经逐渐开始取得初步的成效,理想教学效果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但是,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一)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足
        高中生物的新课程理念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具体教学要求。而有的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严重不足,觉得这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也因此对新课程理念的接纳程度较低,而这是一个制约构建高效课堂的消极因素。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基于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之上的,立足于学生的生物成长和学习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以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作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成功与否。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理念有着一定的偏差,必然会严重影响到高效课堂的顺利构建。
        (二)教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
        高中生物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生物的高效课堂不只是积极促进学生的生物效率得到快速提升,更是指学生能够从中收获到更多有价值的生物知识。但是,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仍然存在着以生物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可避免地会打击到学生的生物学习自信和学习热情,同时这也难以体现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利之处,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除了应试能力之外的各种能力,极度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


三、基于高中生物“学本课堂”范式的构建实践分析   
        (一)重视小组合作,促进自主探究
        为了构建生物生本课堂,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思考,探究问题,在发挥自己的个人智慧中了解生物知识,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又能够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知识讲解和问题的探讨中来,让学生在不断交流和沟通中全方位的认知生物知识,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遗传因子”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DNA分子进行理解和掌握,老师引导学生们展开小组合作,让他们了解放射性同位素32p、35s的引入原因,为什么要搅拌混合之后的培养液,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既提升了学生讨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又有助于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发散,更能够了解生物知识的真相,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导学方案
        在高中生物学本课堂的创建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引领学生在课前有效预习。预习活动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成效。因此,教师不能忽视预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将生物知识更好的内化,并将自己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识标记,在课堂学习中重点探究。此外,在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也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要科学应用导学案,发挥其引导功效,使学生在相关学习任务、问题等引领下增强个人能力。在课前,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人生物学习能力设计导学案,使学生依据导学案展开预习活动,自主查阅资料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合理应用导学案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依据教材、网络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就形成对生物学习内容的一定认知,在课堂学习中有针对的学习。同时,通过预习活动的开展,也能将其自主学习能力强化。
        (三)应用信息技术
        当前社会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获得有效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被运用,其生动、直观等特点相较于教师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在帮助学生更能轻松理解的基础上促使其积极探析。应用多媒体还能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推动其思维能力的进步。另外,部分生物实验的开展,仅仅凭借教师自己是无法实现的,在课堂中进行实验的可行性不高。所以,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将整个实验过程模拟,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知,也能提升学生对生物实验的理解。
        (四)科学引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生本课堂构建,需要教师将知识和实际相互联系,展现学科育人作用,通过课堂引导,引入案例,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自主受到知识熏陶,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如:讲授“生态系统的稳态”内容时,可将碳循环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融合其中,指导学生对温室效应加以分析,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体会温室效应危害,形成环保意识。运用生本理念,组织课堂活动,将“雾霾”现象引入其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其感受温室效应危害,强化情感教育,对生态知识深度理解,形成高度社会责任感,在生活当中自觉践行环保行为。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老师应该顺应课程改革要求,重视生本课堂的构建,在课堂中注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让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方面都因学生的参与而更加协调、和谐和稳定,老师应该落实多元化教学方法,渗透各种科学的教学理念,精细化教学环节,重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引领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泓伶.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34.
[2]李娟娟.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生本教育”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33):95-96.
[3]周昊.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氛围调节与营造策略[J].新智慧,2018(28):83.
[4]周国地.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与思考[J].情感读本,2018(27):52.
[5]王雅虹.浅谈高中生物“学本课堂”范式的构建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8(12):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