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周灿
[导读]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促使小学生智力、心理以及能力等全面发展。

        周灿
        浙江省金华市东苑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1017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促使小学生智力、心理以及能力等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及立德树人引领下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指出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提出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促使小学生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德育素养得以提升,为实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小学阶段学生面临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压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情绪和压力释放的方法,实现自我压力的调节和缓解,减少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几率,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各类困难,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定,能够朝着生活、学习目标迈进。因此,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及立德树人引领下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一)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认知与学习心理、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品质等进行教育[1]。在培养学生认知与学习心理方面,需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人际关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能够有效处理教师、同学以及他人之间的关系,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2]。心理品质即使学生学会自我控制、管理,拥有坚定的意志力,在学习中能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心理素养提高。
        (二)立德树人引领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能够解决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并且小学生在接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过程中,使自身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唤起学习的源动力。
        二、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认识过于片面,教师侧重于文化课的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够,主要以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很少结合班级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实质性教学活动,无法真正解决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3]。另外,为小学生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渠道和手段有限,部分小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导致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家庭方面
        当前部分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成绩,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学习以及生理等因素产生心理问题,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家长对学生教育方式也会产生心理问题,使部分小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产生心理问题。


        三、以德树人引领下如何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深入解读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将其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关注班级小学生日常表现,对其言行举止进行观察,一旦发现班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倾向,尝试以朋友的身份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其近期生活、学习等方面问题,引导其解决问题[4]。比如定期在班级组织心得交流会,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了解学生情况,让小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教师的关注,愿意主动敞开心扉与教师谈心,逐渐地融入到班级中,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空间。
        同时,教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班级氛围,减少和防止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入手时,教师可以组织欢迎会,帮助小学生快速融入到班集体中,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小学生克服进入陌上环境所产生的焦虑感和紧张感,逐渐地对班集体产生依赖,在班级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快乐。
        (二)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小学阶段作为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对小学生心理、智力等进行全面培养,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成长需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向小学生渗透德育教育,重视小学生人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从情感变化、人格塑造以及智力水平等层面对小学生发展潜能进行全面衡量。
        同时,为了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唤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热情[5]。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充满趣味性的课外活动,或者借助其他课程向小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管理和控制,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一些心理问题。
        (三)通过家校合作方式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家庭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预防和减少小学生心理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建立班级交流群,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方法等分享于班级群中,让家长获取心理健康教育常识,逐渐改变以往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现状,使家长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愿意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家校联动过程中预防和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为小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的环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领下,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比如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或者开设“树洞”窗口,让小学生以匿名的方式诉说自己的心事,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其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小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孝.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21(10):23.
[2]孙连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09):112.
[3]吴秀凤.新时期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1(02):112.
[4]方红香.德育教育下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四重奏”[J].新教师,2021(01):90-91.
[5]倪鹏程.以立德树人为引领 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普童话,2020(06):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