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于无声——初中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周精燕
[导读] 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
        周精燕
        宁波联合实验中学 浙江省宁波市315803
         
        摘要: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由于网络环境相对较复杂,且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对网络的正确使用,对相应的信息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因而,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科学使用网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为初中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德育渗透;问题;策略研究
        
        前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德育渗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正能量的内容,促进学生个人成长。而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难以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但缺乏行为约束和道德约束,出现了过度娱乐的现象,对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因而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创新教学理念,综合先进的教学方式,加强德育教育渗透,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使用信息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德育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获得在书本和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有效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有效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网络发展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变得多样化,不同类型的网络游戏、聊天工具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诱惑,对于部分自制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有效抵制网络的诱惑,保持理性的态度。而对于部分抵制力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德育教育相关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德育渗透,将学科发展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有效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遵守网络规范,提高学生个人的道德素养,全面加强素质教育[1]。
        二、德育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1.实现规范教学,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现规范教学,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相关内容,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因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为了保障相应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实施,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一台能够使用的设备。而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不随便换座位,乱窜座位。针对设备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追责,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教学成本,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得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爱护设备,不故意损坏设备。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有效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约束,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共同爱护设备,维护教学环境的安全稳定。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室内有大量的线,一旦被损坏,维修的难度相对较大,成本较高。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令禁止学生将食物和饮料带入到教室当中,有效维护教学环境的安全稳定。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不乱扔杂物,保持教室卫生干净整洁,通过加强对学生行为约束,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共同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2]。在上课活动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约束,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爱护相应的电子设备,并且能够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上交的作品及时审阅及时反馈,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标准。
        2.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德育教育渗透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通过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实践应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加强信息的筛选和甄别,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在《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加强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相关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产权及保护意识。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与道德相关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能够了解,为什么要注意网络文明,从而让学生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加强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遵守网络文明,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能够不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教师还可以结合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将相应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加强德育教育,强化学生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3.发挥德育示范作用,实现言传身教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加强道德示范,做到言传身教。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结合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加强学科教学,不断强化学生思想认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能够用踏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对学生的感染[3]。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加强信息技术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太阳能研究报告》教学中,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用网络查找相应的太阳能利用资料并进行整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又对环保和新科技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了加强德育的渗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并指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改正。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相关的书籍。通过利用规范的操作流程,不断强化学生思想认识,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并且能够正确使用网络。在整个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教师要借助规范标准的操作,加强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认真仔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德育教育相关内容的渗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德育教育渗透,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彬权.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J].求知导刊,2020(13):89-90.
        [2]杨淑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74.
        [3]孙健.网络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8(10):226.
        【作者简介】姓名:周精燕(出生年月:1983.12),
        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学历或者职称:大学本科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初中信息技术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