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 邓自力
[导读] 人们一提到道德与法治,想到的首先是精神建设,而凡是精神意识改变的内容都比较枯燥,
        邓自力
        重庆市忠县中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人们一提到道德与法治,想到的首先是精神建设,而凡是精神意识改变的内容都比较枯燥,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夯实,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从学生的思想转变到法律法规的学习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核心知识,把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细化为国情、法律、道德三大板块,注重形式多样的现实材料考察,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优化  课堂教学  方法
        翻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本,我们会发现在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关联性非常大,这是我们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渗透现实生活,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存在说讲式的教学,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无非就是背诵,学生只有在背诵中才能够更好的领悟内涵,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更是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本学科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逻辑思维和知识的迁移,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一些政治认同和精神素养,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够为国家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灌输现象。教师是知识的主宰,头脑中完全具有课堂的主动权,而学生只要做好记录就可以了,许多的讲解内容学生都无需参与,做好旁听就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这种片面的认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够提起学习的热情,更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的开拓性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长期下去会存在错误认识,单纯的背诵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还造成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更没有让学生把眼光放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注重教学结果却忽视学习过程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些都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出现了教师讲课很认真,学生却没有得到所要掌握到的知识。那么,怎样将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者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1、不断的转变教师自身教学的观念。
        新时期的教学内容呼唤新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要把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提高融为一体,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的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从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步转向素质教育的观念。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不断的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思想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注重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标准,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的调整,精益求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跟紧时代的步伐,强调价值观引领,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就要符合学生的需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提高,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设定三维目标。比如在教学《崇尚法治精神》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就要制定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法治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指导自由的真谛、平等的含义、公平的价值、正义的要求,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策略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素养提高。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对课堂由正确的把握,才能够让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的如果能中要想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真正有效地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就需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实教学的目的,就需要注重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就需要认识到自身即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学生的朋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应当注重多一些尊重和赏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注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表达自身关爱之心,在课堂中营造良好、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
        3、引入道德模范实施教学,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中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可多关注一些时政热点,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较好地融合,以便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经引入道德模范开展课程教学,可引起学生共鸣。比如,讲“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列举道德模范的事例进行导入,再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每一位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道德典型。这样就把课本中比较单调的内容清晰化、现实化,甚至带上了许多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愿意深入的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更愿意相互交流和解读。通过生活事例的引进,把学生的思想境界进行生活,让学生树立心中的道德底线,让学生心中有榜样,能够在平时做到与人为善,具有较高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控力。
        总起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注重对课堂知识结构的优化,通过一些趣味性强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本学科的内容。
参考文献:[1]蒋丽,吉世萍,潘思朴.农村新形势下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0.
        [2]卢红.刘桂梅.浅议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对创新思维的几点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