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邓海莉
[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邓海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华侨中学  536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它的普及和发展为教育界增添了一股新的活力,在打造新的课堂结构以及教育模式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初中各科课堂上应用,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素材丰富课堂内容,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他们的视野。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各学科;课堂教学;融合;创新
前言:之前,提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的计算机编程,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的日渐灵活和丰富的功能已不再让人觉得枯燥单一,将它应用在初中各学科课堂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初中各学科都有紧密地联系,将其应用在课堂上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生搬硬套的不足,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与创新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由于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上受限于此。通常表现在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不在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完全理解所授知识是意义。比如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要求学生机械化地背诵英语单词和句子,缺乏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视,结果就是学生是英语成绩可能有所提高,但是在口语或者交际能力方面却极为匮乏。在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一一般处于被动状态。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作为领导者进行讲解课本知识,通常整堂课上都是老师在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将学习视为负担,学习效率无法得到保证。
随着信息技术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各中学学校在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阻碍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阻碍。首先是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忽视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比如,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响应新课程的要求,整个课堂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却忽视了本堂课是否适合跟信息技术相融合。看似使用的都是最新型的教学方法,实则有些过犹不及,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还有一种情况是发生在老教师身上,他们接受新事物比较慢,会对在课堂上融入信息技术产生畏惧,进而逃避这种教学方式。这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把它纳入课堂,在不同的学科中进行教学,这需要循序渐进。尤其是对不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的老教师来说,要让他们直接进行信息化课堂,恐怕有一定的难度。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各科课堂教学中,也就是鼓励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彻底转变,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优势,从多方面如音频、视频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创新性的课堂设计并加以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让他们能对知识形成良好的记忆。比如,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历史学科上时,在某一时间段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视频是形式向他们呈现出来,更能刺激他们的听觉、视觉感受。

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调动视觉记忆,增多他们的学习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定会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增强了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学生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取大量的知识点,让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能通过课堂应用于实践中。因此,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些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电子产品较少的学生适应于新型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有些吃力,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时间去适应, 用更多的精力帮助他们。把共享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提供给他们,更好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探讨的能力。
(二)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为了尽快推行初中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明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所在。将二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融合,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在课堂上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做准备,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给教师带来了便利,它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也给教育行业新增了一种色彩,带来了一种新的教育结构。另一方面,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多了参考度,吸引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深挖不同学科知识点的“可融基因”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不同学科进行融可以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相关联的。比如把电脑设备配置到学校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实验室里,在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通过电脑可以把实验进行详细地演示出来,并且电脑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得出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我们化学领域的一些实验是危险的,或者我们学校的实验设备有限,不能完成。这就可以通过一些网络资源让学生观看现有视频代替亲身实验。例如,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有些学生在实验设备不好的情况下使用实验设备会造成设备损坏,增加设备成本。在电子管实验中,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和模拟实验。既节省了实验设备,又节约了成本。同时,学生也看到了实验的过程,它起到了双重作用。
因此,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真正的学习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的需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工具和技术,网络已经成为学习的必要条件。
(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就是要修改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分类,为学生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方方面面,积累学习经验,丰富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要素应用,解决关键问题,解决动态学习中的问题,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信息技术在初中新课改背景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改革,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育改革,开辟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秦志永,卢文青.微课时代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3):17-19.
[2]韩兵兵.初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