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刘珍猛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刘珍猛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四小    5517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必然会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培养;兴趣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举是学习信息技术最直接和持久的内在动力,对学生今后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进行情感交流,促进自主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小学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学困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信息技术老师”而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从而对信息技术产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主动学习兴趣。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巩固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动手操作性强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好游戏的特点,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并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学玩结合,创设游戏性情景
        当小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逐渐有些厌烦,在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适当地通过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强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字母游戏《青蛙过河》,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要帮助小青蛙过河,必须先练好指法,这就将被动的“要我练”转化为主动的“我要练”,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
        2.情景交融,创设故事性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如:学习“建立自己的文件夹”一课时,我在练习当中先为同学们讲了一个小熊掰苞米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替小熊想出一个好办法,怎样来保存它掰的所有的苞米?教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建立文件夹可以把已有的文字、声音、图画等文件都放进去,不仅便于查找和管理文件,且不易丢失。


        3.比评相间,创设竞争性情景
        根据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设置竞争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竞赛活动之中,比一比,赛一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进而在比赛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运用形象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十分必要,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都怀有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优化教学环节,营造发现式的学习环境
        优化理论课教学。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创造设疑的契机,设置悬念,诱导学生析疑解疑,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干,或指导他们下一步要干什么,也必需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视听发现矛盾,向教师提问。教师可通过课堂谈论答疑,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习效率显著提高。扎实的基本功,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讲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一部分时,教师不但要熟悉信息技术在过去和现在的应用,更要对将来的变化有较全面的了解,适时地补充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如,在讲信息技术的存储设备时,不仅讲软盘、硬盘、CD-ROM,还让学生了解CD-RW,以及VCD与DVD的区别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和积累新知识,做一个让学生佩服的知识渊博的好教师。此外,对于一些英文缩写,在讲课时尽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由来,加强记忆的同时,也认识到英语的学习对信息技术也很重要。
        五、分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虽然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因为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动手操作能力有差异,灵敏度、协调性、反应性等客观存在的差距,致使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虽经教师反复指导,仍在学习和运用中有困难,令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产生畏惧感,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也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可首先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基础,实行分层教学,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跳一跳,摘桃子”,都能体验到课堂成功的喜悦。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帮助同桌或者小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在巡视课堂时多给予辅导,使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如果一个人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思维就会精细而敏锐,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宁,谢作如,吴俊杰.中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赵波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