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风景独好——谈谈对写景作文的指导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陈燕萍
[导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写景作文,很多学生都苦于无从下手
        陈燕萍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向群小学  海南省海口市 571154
        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写景作文,很多学生都苦于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如果学生掌握了写景作文的写作技巧,再加上老师的细心指导,那么他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心里有,笔下有,如同鱼儿进了大海,又如同身经百战的将领善于调兵遣将。
        关键词:五觉;言之有序;描写;先说后写
        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虫鸣鸟叫、草长花开、雨雪霜露,四季轮回,雷电风雨。它们各有各的性灵。这些景色都拥有着鲜活的气息和蓬勃的生命,以各种形态,各种姿势住在我们的心中。如何让学生笔下的风景鲜活灵动?
一、抓住景物特点,调动“五觉”,学会观察。
        不同季节,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段,景物特点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要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才能写准确。如描绘冬天的景物,在我国北方很多地区,一进入冬季,天空飘起了雪,很多植物都光秃秃了,整个大地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海南的冬天,有些植物会掉光了叶,有些植物还有几片叶子在风中摇摇欲坠,有些植物依然绿意盎然着。“五觉”指的是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视觉即用眼睛看,把看到的景物的形状,颜色写下来,是我们平时写作用得最多的感觉。听觉即用耳朵听,把听到的各种声音写下来。味觉指用嘴巴尝,会发现我们所研究事物的酸甜苦辣等特征。嗅觉即用鼻子闻,会发现我们所研究的事物的香、臭、辣等味道,触觉用身体去感受(用脸、用脚、用手去触及事物,会发现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冷暖(热)、软硬、滑糙、干湿等特征)。如果我们平时在观察事物时,都能把五觉调动起来,在写作中,相互融会贯通,这样,文章的描写就会丰满。当然,并不是描写每一种景物,都用上以上所有的感官。比方说写小草,可以用嗅觉(闻一闻草香),可以用触觉(用手摸一摸小草,小草摸起来涩涩的,感觉不太舒服。用脚踩一踩小草,感觉小草在给我做脚底按摩,躺在草地上打个滚,草地很柔软,坐在草地上,感觉小草扎得痒痒的),可以用视觉(观察小草的形状,颜色,同一片草坪上的草的长势会因阳光、土壤、水分的不同,长得不匀称),可以用听觉(听听小草破土而出的声音,听听草叶舒展的声音。)当然,味觉,就让它“闲”着吧!因为不能用嘴巴尝小草的味道。这样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体与各种事物亲密接触,写到他们时就不会再苦于无从下手了,再与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一幅鲜活的“风景画”水到渠成。
        二、言之有序
        我们观察的目的是认识观察对象,当然得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四季变化、昼夜更替、寒暑轮替、草木荣枯等时间上的顺序,事物的前后、左右、上下、远近、高低等空间位置的顺序,观察时得有先后,所以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如介绍美丽的校园,可以按照空间的顺序观察。观察时得有立足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可以按照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的顺序来对景物进行描摹,可以按照由整体到局部或者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走到哪就写到哪,还可以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早中晚)来写,把风景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只有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所描摹的事物写得层次清晰。
        三、极尽描写之能事,极尽想象之能事,让语言亮丽起来。
        (一)巧用修辞。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排比、夸张、比喻等。要让文章的语言活色生香,文采飞扬。让读者读后感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感同身受,采用修辞时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独,避免语言的撞脸,必须打破常规,独辟蹊径,才能写的别具匠心。如描绘一朵花儿,很多人喜欢这样写道:一阵风吹来,花儿向我们频频点头。如果我们人人在作文中都按照这样的套路写,就泛滥了,泛滥了,就俗气了,俗气了,就难以吸引读者了。如果我们这样写:风给花儿讲了个笑话,花儿笑得前仰后俯。同样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不是比前者更有诗意?更有新意?把花、赋予拟人的写法,让其具备人的思想和心性,让平静的文字变得活泼。再如有同学在描写校园里的九里香时,他是这样写的:九里香好香呀!站在校园中,香味爬上你的身体,憩在你的唇,钻入你的鼻,然后一路向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九里香的香味描写得生动形象,让语言有了美感。
(二)静中有动。
    描绘风景时不仅要有静态描写,也要有动态描写。静态是物体的客观存在形式。动态则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态。如果写风景,只有静态描写,没有动态描写,文章就会显得刻板,单调,缺少生趣。只有静中有动,动静相结合,才能把景物写活,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没有风的时候,所有的花草树木,湖水都是静态的,在风的吹拂下,花草树木,湖水所呈现出的形态是动态的。流动的水,飘动的云,天上下着的雨,天空中飘着的雪,都是动态的。再如“春风才吹了一吹,柔嫩的小草就像烈火焚烧般地蔓延开去,把大地铺得绿透啦。一阵风吹来,草们绿手臂摇着,绿身子摆着,莲步轻移着,舞姿曼妙。看着此情此景,人的心,也装满了绿。

”动静相结合,草们在风中摇摆着,景物就有了动态之美,加上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就多了几分韵味,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这段话把草们的活泼写得极传神,给人以极美的视觉冲击。
    如果习作中的自然美景是“静”,那么人和动物的活动则是风景中的“动″。写作时不能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还要景中有人,景中有动物。写景,更要写人,写动物,单纯写景,那是多么单调,写了人和动物,文章就多了烟火味。有时人、动物的活动是最美的风景,因为人和动物的理性,感性,因为人和动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风景会更美。如写《家乡的小树林》:树林里的树木枝叶葱茏,绿顶如盖,又如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树底下一棵棵野草肆意丛生。草丛中,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端出笑脸,开得掏心掏肺,开得不管不顾。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了,小牛安然地吃草,母鸡带着一群鸡仔欢快地在草丛中觅食,“咯咯咯咯"“叽叽叽"鸡群们的欢笑声抛洒了一路。一群野孩子又蹦又跳地哼着歌,挎着篮子,很是招摇地来采摘野菜了,吵闹声惊得树上的鸟儿扶摇直上,纷纷冲向天空。"有了人和动物,整个小树林变得欣欣向荣,生气勃勃。
(三)善于发挥想象
        写作讲究虚实结合。一味实,容易呆板,多了想象,文章就变得飘逸啦。想象指想到了些什么,可以是一个画面,一个场景,写文章要营造不同的意境,必须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如“树上开满了大捧的花,淡黄的,奶白的。我站在树下,心里雀跃,用不了多久,树上将擎着一树红艳艳的果子,亮丽着,妖娆着,会晃亮人的眼。农民们望着丰收的果子,脸上露出了喜盈盈的笑。"这样的描写,比直白的叙述活泼多了,多了让人回想的空间,想象让语言多了灵动,多了优美。
(四)寓情于景,静水流深。
   写景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到字里行间里,做到景和情互相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有很多同学写景时写着写着,总是情不自禁去抒情。其实不必这样,不抒情不等于不感人,不抒情,不等于我们笔下的景物不美。对于抒情,我们应该惜字如金。我们只要通过平实的叙述,把对景物的情感融于描写之中。让读者从我们细腻的描摹中,在我们优美的笔触中咂摸出滋味,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击,体会到我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样能达到抒情的效果。这就是静水流深。
四、先说再写,下水文引路。
        先说再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说为写作好铺垫。有了说的基础,才会有写的材料。有了说的引领,就有了写的一气呵成。上《美丽的校园》这篇习作时,我会问, 同学们这篇作文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呀?(空间顺序或者时间顺序。)以空间顺序为例,一走进校门,会看到一条宽阔的,平坦的校道,校道的左边,右边都有什么呀?(花园、草坪。)沿着校道继续往前走,会看到什么?(操场。)操场的后面有什么?(教学楼)。通过我这样引导,按照空间顺序,把学校分成了好几个板块,并把这几个板块按顺序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基本上就明白了写作顺序。  又如在写到花园这个板块时,我引导学生:我们可以写花的什么呀?(形状,数量,种类,颜色,香味,并把这些及时板书到黑板上。)它有哪些形状?那些颜色?分别像什么?几片花瓣?花蕊,花粉又是什么颜色的?颜色均匀吗?它的香味有多香?淡或者浓?这样我们会“淘"到很多“金"。我让学生举手畅所欲言,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说啦。
    理清了写作思路以后,我会让一些优秀学生来说说自己的下水文,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此时老师也不能闲着,适当地在一旁引导。优秀学生的下水文,会对其他学生的写作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其他学生会借鉴优秀学生的优美词句和写作手法,在模仿中写出自己的优美句子。听了下水文,其他学生也会茅塞顿开,不再怕写作文了。
五、学会积累素材,积累语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同学一看到作文题目就觉得头疼,下笔艰涩,不知道怎么写。这是因为缺少素材,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写作源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学会带着一双眼睛上路。人的每一天都有很多美丽的遇见,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捕捉,去寻找。我们每日的脚步匆匆里,会邂逅到身边好多好多的美好。一朵花或一棵草,或是路边的人、物、事……那么多的生命都在鲜活。每日遇到的事物都很相似,但又有不同。只要我们留心周围的事物,就会有好多好多的素材等着我们去写。如路上有哪些花,哪些草?花在什么时候开?开了几瓣?路边种了几棵树?天空也有看头,天上云彩的变化,月圆月缺,日出日落。路上遇到哪些人,他们都干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在班上,我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每周进行评比,选出观察最有新意的同学,并颁发奖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语言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课外书,学会做读书笔记,背诵好词佳句。有好多家长说,他的孩子读的书不少,可写起作文照样如同喝白开水,寡淡无味。这就说明她对语言的积累少,说到积累,我们必须做到把书读透。如在读文章时遇到一个不明白的词语,我们可以查字典来理解它的意思,并要知道它的近义词,反义词和如何造句。
        一位画家,如果他懂得了色彩的搭配,懂得了线条的走向,懂得了正确运笔方法,随便一挥毫,一泼墨,一幅画就水到渠成。同理,写景时,充分调动人的感觉器官,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之能事,极尽想象之能事,一幅由文字组成的风景画就会跃然纸上。
参考文献 :
        【1】丁立梅《风景这边独好》北京:金城出版社2015.7
        【作者简介】陈燕萍,女,1981年9月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2005年7月毕业于海南师范学院,一级教师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