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飞
重庆市石柱县第一初级中学 重庆 石柱 409100
摘要:当前,教育界中有一个新的常用名词"学困生"。调查可知:所谓"学困生"往往指一些不认真听讲,不能够及时完成作业,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愿意接收学困生,任何一个班级都不愿意有学困生,学困生不但学习不好,而且他们在无所事事之时还容易扰乱课堂纪律,容易给优秀生造成一定的困扰,让班风班纪受到一定的威胁,更让许多教师感到课堂纪律散落,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针对这样的情形,有的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扶"贫"济"困计划,并出台帮扶细则;督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估也把帮扶"学困生"提上了日程。"学困"的现象,"学困生"的存在更是教师、家长群体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总之,"学困生"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经过科学研究发现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更能够鼓励学困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向优秀的学习成绩努力。
关键词:应用 合作学习法 改变 学困生心态 策略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是学生中间谈资的一个话题,批评逆耳,容易刺激学生,表扬么,学生总是百听不厌。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巧妙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通过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让学困生能够受到一定的影响,转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思想。笛子吹走了调,总不比敲"木鱼"好听,教师巧妙的教学艺术能够起到教育和引导的双重作用,教师要适时地把合作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实施,以小组力量和小组的荣誉感来促进学困生学习,让学困生感受到压力,从而努力学习,认真的倾听。面对不同的学生其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有进步的学困生,就采取个别谈心的方法,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他还存在的缺点也给予批评指出,这样他就接受得了。为了满足学困生的心理需求,尊重班上每一个学生,我将班级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办法,一个小组由四到六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优秀生与学困生分为一组,结成学习、生活、劳动互帮小组,展开竞赛,立竿见影,教师再对有进步的学困生加以表扬,他们得到表扬,信心更足了,变化也加快了。
一、怎样形成了"学困生"这一现象的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遗传疾病可导致学困
在一般人看来,"学困生"往往就是天生的不爱学习文化知识,不开窍、不感兴趣。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遗传和疾病往往可导致学困,但这也不是完全如此。有一部分家长身体具有一定的缺陷,造成孩子的大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后天的不当教育往往是"学困"形成的关键所在
在现实中,家长往往抱怨,好好的孩子送进学校怎么就成了"学困生"呢?老师也委屈得很,甚至怨道:这都是些什么学生啊,真糟!这些现象表明,"学困生"现象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但原因何在?是孩子的自身原因吗?是家庭教育欠缺?还是学校教育也存在问题?相对于"学困生",还有"教贫师"的称谓呢,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呢?教和育的结合就是教授、传达科学知识,养成能力技巧,同时培育学生的德行品质。它包括各类各阶段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直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是塑造人生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的历程。家长和教师素质高低、品质的优劣、教和育的方法的对错在此历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优秀学生的养成是其长于在生活和学习中吸取益处,久而久之,形成了固有的本性。
而有的学生虽然聪明,但由于不踏实,不认真乃至逃避学习加之家庭和学校的不当教育而成了"学困生"或是长大后成了"啃老族"。
二、以合作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困生心态发展的具体措施
通过以上对于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形成学困生大部分都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作为教师有责任转化学困生的学习现状,通过合作学习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转化,还能够让班级的学习气氛浓厚了。
1、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兴趣爱好
学困生对于学习总是存在抵触情绪,课堂上听课状态不佳,但是这些学困生并不一定笨,他们只是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好。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对于喜欢研究的事物总是倾注较多的精力,教师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枯燥的练习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合作学习活动能够给学生充分的语言交流自由,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由于课堂活动比较自由,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见解,然后再由组长汇总在班级里汇报,由于受到小组荣誉感的刺激,学困生都想努力表现自己,为小组争光,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学困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任务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小组,对于每个组内成员一定要均衡,把学困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让小组之间具有均衡化趋势,每个小组中都要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人选可以是学困生,也可以是负责人的优秀生担任,具体负责人要能够起到带领整个小组前进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让学困生能够在小组中不断的夯实基础,提高能力,让小组活动来约束学困生的行为,给学困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束缚学困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学困生就会转化为中等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能够管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能够让学习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总之合作学习小组能够让学困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
3、合作学习活动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帮助学困生
没有实施合作学习活动时,学困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其他同学采取的是置之不理的状态,当学困生有不会的题请教时,周围的同学都没有耐心去讲,生怕耽误了自己学习和玩的时间。然而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组内的同学之间就会形成“同盟战友”的关系,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就关系到组内所有同学,为了能够打败其他组,更为了能够在小组比赛中胜出,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就关系到组内每一个成员,所以,其他同学都会主动承担起监督、帮助、管理的任务,学困生有不理解之处,有好几个学生都会愿意帮助他,为学困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团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浮沉与共”,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了许多学困生身边的学习小帮手。
总起来说,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转化学困生,老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和引领作用,让学困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困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感知到了存在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的团队,为学困生的转化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参考文献:
[1]刘玉芝.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探究德育工作途径之“实践育人”[J].名师在线,2019(25):44-45.
[2]罗昊.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才智,2019(21):116
[3]徐海红.墙上的斑点心底的斑斓——例谈学校、社区、家长三位一体化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7(Z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