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设计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7期   作者:吴晓燕
[导读]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吴晓燕   
        浙江省泰顺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们普遍认为课本中的例题都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而且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怎样让课堂中的习题更加有效呢?本人认为在设计练习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要结合实际注意针对性;要要变换形式,注意多样性;要加强联系,注意综合性;要学会取舍,注意实效性。
【关键字】:精设   有效性   层次性   针对性  多样性  综合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学生发展智力、挖掘潜能的重要手段。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而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识,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因此,课堂练习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应非常的重视。平时教学中,老师们普遍认为课本中的例题都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而且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成为众多教师困惑的问题。对此,我谈几点自己粗浅想法。
        一、练习设计要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设计练习时要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练习的内容适当地进行层次划分,每一个层次要各有重点。一般应经过“会”“熟”“活”三个阶段。第一层次是初步形成技能,练习是基本的、单项的、带模仿性的;第二层次是巩固技能,使学生把掌握的新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此时练习可以反复进行,练习重点是综合性或间接性的题目,使学生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第三层次是发展技能,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旧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发展。此时应有难度较大的、较灵活的题目,既能体现习题的层次与坡度,又能满足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二、练习设计要结合实际,注意针对性
        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练习必须紧扣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要练在点子上。设计练习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要内容要反复练,难点地方着重练,易出错的地方突出练,易混淆的地方对比练。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启发学生自己进一步理解,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点知识专项练
        例如:还是《买文具》这一课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比较的抽象,所以在进行完教学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比如:(1)人民币的兑换专项练习:
        一张1元可以换(   )张1角、或(   )张2角、或(   )张5角。
        一张1元可以换(  )张1角和(   )张2角和(   )张5角。。       
        运用专项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练习的有效性。在专项练习中第一道题学生可能没有很好的理解,但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和总结能够很顺利的突破重难点,实现练习的有效解决这一学习目标。
        2.易混知识对比练
        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设计时可以是两类知识内容的对比。如:在学习了《口算乘法》后,学生经常会计算错24×5和25×4此类型题目(认为这两题的答案是一样的),如果采用多练来提高正确率,效果是暂时的,在学生后续的学习中还是容易犯错,治标不治本。  
        三、练习设计要加强联系,注意综合性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像一张大网,很多知识见可以找到融合点,如果把这些知识进行相互贯通,那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会轻松的多。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促使学生迁移往正方向发展,把新旧知识连成一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
        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
        1.回忆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计算。
        2.这个长方形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最大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回忆公式并计算。
        四、练习设计要学会取舍,注意实效性
        教材中的习题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它直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如下图,编者意在数学学习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题材尽量取自生活。由于数据繁琐,解决这道题需要学生进行  太长的计算,而且计算难度太大。效果最终只能事倍功半。我们是教材的执行者,我们应学会取舍,杜绝为了练习而练习。
         此练习只要能引导学生了解土楼的建筑占地类似圆环,并能找到圆环的计算方法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因此只要列式正确就可以认可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这样的练习,我们应该取其方法舍其计算。繁琐的计算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学习负担。对于权威审核的教材练习,作为教材执行者的我们也要学会取舍。
        总之,课堂练习设计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更好地挖掘课堂练习的潜力,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练习设计的策略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新颖、有趣的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发现乐趣,从发现乐趣中获取知识,从知识探究中得到提高,真正做到有效实用。
        
参考文献:
徐春菊           《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指导策略》     《教学月刊》2012.1-2  
斯苗儿  俞正强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   
周红明  俞  军   《例题与习题间补充练习的有效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2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