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莉
犍为一中
初高中衔接阶段是青少年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生理迅速发展直至成熟,心理和社会性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出现突出的身心发展不平衡现象,使内心充满矛盾冲突。受学习环境、家庭环境(比如父母离异、父母教育方式不良)、以及个人遭遇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普遍存在情绪波动剧烈的特点。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和老师都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长苦恼、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行真诚而细心的关注,多给予孩子们一些关爱,运用合适的策略调节他们的情绪和控制能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在高一的这一年里,我们班上就有好几例这样的案例:
案例一:渴望亲情,安全感缺乏的情绪调节——共情化芥蒂,师爱变会爱
案例简介:“五一”节回来后的星期六,班长告诉我小晴昨晚在寝室割手指。我吓了一大跳,大课间我直接把她留下来跟在我的身边,并告诉她的脸色很差,问她是怎么回事。她开始支支吾吾,我也不点破她,而是很自然地拉起她的手。她的手冰凉冰凉的,我故意不经意地发现她手指上的伤,问她怎么回事。结果,她告诉我,她的爸爸妈妈在她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离了婚,而且都不愿意要她。她现在跟着外婆,觉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对她都不好,认为自己是“拖油瓶”,现在看她成绩好了,对她的态度才发生转变。但外婆却不愿意她跟爸爸家里的人接触。谈了一节课,感觉她情绪还不是很稳定,为了不影响她上课,我让她先去上课了,同时联系了负责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领导,帮我一起做疏导工作。周六晚上,我专门来到学校,把她找出教室,跟她聊了很多。原来她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因为班上一个同学嘲笑她,一直觉得自己很有教养的她打了一次架,但从此心里也蒙上了阴影,从那时候起她就有了轻生的念头,在初中曾整晚整晚地失眠,还在大冷的夜晚一个人站在阳台上想跳下去,而这一切她的父母还全然不知。在外婆家,没有多少文化的外婆出口成“脏”,经常冒出一些粗俗的语言,还一直说她爸爸家里人的坏话。一方面,她怕外婆骂她;另一方面,她又渴望能与爸爸家里的亲人团聚。整个“五一”假,她就呆在自己的小屋里,哪儿也没去,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三天半的时间睡眠不到12个小时。我很心疼,成年人的纠纷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痛苦呀。虽然小晴让我不要告诉她父母,但我还是跟她母亲通了电话,没有家长的配合她的状况不可能改变。她妈妈非常震惊,表示一定要好好改正,对她好一点儿。
星期一中午,小操给我打来电话,说小晴在寝室要跳楼。我迅速赶到寝室,看到她浑身发抖,目光呆滞,除了小操和小美,谁都不能接近她。这件事惊动了学校领导,他们劝我不要去刺激她,等她先睡一觉再说。等到起床铃响,我静静地等待小晴的醒来。她探出脑袋,看到了我。“小晴,醒了吗?”我问她,她点点头,我走过去,抱住她,什么也不说。她傻傻地叫我:“刘爸爸!”(我给同学们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他们好多同学都叫我刘爸爸。)然后我拉着她的手,她也乖乖地跟在我的后面。到了办公室,我才让她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感觉到了父母对她态度的变化,我上课的时候,她一看到我就想起了她爸妈的种种过往,心里有些不舒服。后来上课的老师观察到她状态不佳,说了她一下,结果就引爆了!我告诉她已经通知她父母从浙江赶回来了,她的情绪又激动了起来,说爸爸妈妈不要她,她不要见爸爸妈妈。我告诉她:“你爸爸妈妈不要我要,这么乖的女儿上哪儿找去。怕还没人要么!”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她终于愿意见她的爸妈。我让她父母先把外婆的思想工作做通再接她回去,经过几天的工夫,这件事终于得到圆满的解决。回来后的小晴眼睛终于有神了,整个人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
案例分析:家庭关系不和、父母离异、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不懂得、不理解青少年的成长烦恼,不能给孩子以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家庭暴力导致严重的亲子冲突等,这些家庭压力都会使脆弱的青少年无力支撑继续承担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迷失对生活和未来前途的希望。
辅导方法:在这件事情中,我使用了共情的技能和合理情绪疗法,首先对她表示理解和支持,对她进行认可;告诉她父母不要她我要她,给她一个归宿感,让她找到希望和寄托;然后再一一分析和解释父母对她的爱和外婆对她的爱与她的认知冲突:因为父母、外婆文化少,所以不会表达,不会沟通,其实对她是很爱的。父母以为给钱就是爱的表现,而外婆因为太爱,所以不愿小晴的爱被其他人分割而说其他人的坏话。通过分析,小晴对父母、对外婆都放下了芥蒂,从心底里接纳了他们。
辅导反思:学生不是一台简单的学习机器。在他(她)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家庭亲情关系的影响,一旦亲子沟通不良,就很可能导致严重的情感困惑,出现自虐、自伤、自残等极端行为。这其实是一种渴望亲情,渴望关注的表现。教师应当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积极主动地协调各方,指导家长学会正确表达对子女的爱,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进而愉快健康地成长。
案例二、渴望独立,极端逆反的情绪调节——换位解心结,师爱促懂爱
案例简介:群群是一个腼腆的男孩子,而就是这样一个同学,把他爸爸妈妈气得跳:疫情期间,整天在家玩手机,网课时也是一边上课一边玩手机,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认真完成,他爸爸要收他手机结果父子俩打了起来。她妈妈拿他没办法,只有跟我联系。我在电话里多次跟他交流,但是效果都不好。复学以后,他妈妈在家里发现了他初中写的日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在日记里写道:“有时候,我在想,活着有什么意义”“有时候,流血的伤口不会痛,反倒有时没有伤口却依然痛”“小时候,怕痛,怕流血,现在呢?鲜血要流就让它流吧,反正谁也无法阻止,或许这就是上天的安排”“10天过去了,一切都还是那样,冷血的一样冷血,冷酷的一样冷酷,残暴的依然残暴,‘表面一套,背面一套’。谁的家长还不想讨好老师啊?只是,10天前的那个还抱有一丝微小希望的我,现在,呵!已经正式地成为了一个活死人了。对该付出感情的人我会付出,而对只希望我专心学习、只应该学习的,我决不会作出任何反应和情绪!”
案例分析:如此极端的逆反让家长和我都感到十分震惊。由于与家长的交流不畅,学生可能认为父母只关注学习成绩,不关心他的情感,因为误解而觉得生活没意义和乐趣。也许,这只是他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怕考不好,怕家长失望而故意做出很不愿意学的样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成绩差是付出和努力不够的问题,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其实是很聪明的。
辅导方法:经过思考,我想到群群马上就要过生日了,他妈妈提出让我在班上给他过一个生日,我同意了。利用一次自习课的时间,我花了半节课,给他过了一个生日。同学们给他唱着生日祝福歌,他也许了心愿。我对同学们说,今天这件事情是群群的妈妈筹办的,妈妈一直想着他的生日,真的是太爱他了,并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提议大家唱一个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都很受触动。同班的小松也与他的妈妈关系一直不是很好,但下课后他居然找我借电话给他妈妈打电话。在其后的一次周记中,群群写道:“归宿假三天,我才发现父母是多么爱我,很舍得为我付出。之前态度一直很不好,其实也很对不起他们,很怕考得不好,让他们失望,让老师失望。因为之前就给很多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其实内心是很想去改变现在这种状况。但实际上又不敢去或者不愿意主动去找,平时表现得也没有很优异,不知道怎么处理。”我拿着他的日记本找到他,告诉他,其实家长和老师并不在乎他的学习结果,而是在乎他学习的过程,希望他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希望他以后能够有担当。群群经过考虑,主动把手机交给我单独替他保管,说周末也不玩了,到放假再拿回去。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是有想玩的时候,但我想,他至少知道了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辅导反思:这种典型的青春期逆反,是由于父母平时一味地只重视成绩、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和情绪、把孩子当作学习工具引起的观念对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对于正处于逆反期的同学,我们不妨蹲下来,听听他们在想什么,正视学生心理上“独立自主”、“地位平等”、“尊重人格”的需求,处理好亲子矛盾,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自发地迸发出学习的激情,这比逼着孩子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案例三、渴望成功,自我认识不足的情绪调节——疏解去焦虑,师爱强自爱
案例简介:一天早上,英语老师告诉我,阿鑫精神状态出了点问题。我赶到教室,把阿鑫接出来,摸摸他的手,手冰凉冰凉的,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全身轻微颤抖。他说昨晚一整晚都没有睡着,脑袋里一直在唱着歌。问他产生的原因,他说感觉学习压力很大。这个孩子曾经在疫情期间双耳暂时性耳鸣,对生活感到绝望,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都不敢催他交作业,只是安慰他想做的时候就做一点。刚进校园的那一学期他还想过自杀,也是因为自己觉得学习压力很大。一开始我猜测他会不会属于严重的心理抑郁,但是我想,如果我把他送到医院去看医生,他这辈子可能就完了,他会给自己下一个定义,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也许就一生都走不出来。
案例分析:人有两种意识,一种前意识,一种潜意识。潜意识对自己比较放纵,有贪玩好耍的一面;前意识则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阿鑫的这种状况属于潜意识和前意识做斗争的结果,潜意识想玩,前意识又觉得不该玩,逐渐形成长期累积的过度焦虑,进而诱发极端行为。
辅导方法:1、我运用了放松疗法,让阿鑫坐在凳子上,两眼微闭,下颚微收,含胸拔背,调整呼吸,对他进行呼吸放松训练。几次调息下来,他的情绪稍微有点好转。2、意识提醒。我将潜意识和前意识的作用机理告诉阿鑫,提醒他自己想通其中的道理,发自内心地悦纳自己的认知,做到知行合一,让情绪渐渐恢复到正常。3、同学协助。我下来找了同学小杨,叮嘱小杨多陪伴阿鑫,有什么事情及时跟我汇报。小杨很负责任,从此阿鑫到哪儿他就到哪儿。阿鑫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4、家校联合。我跟阿鑫的爸爸做了沟通,让他有时间多陪陪孩子,跟孩子交流沟通,他的爸爸也很配合。虽然在此期间阿鑫仍然有反复,但我们都及时交流沟通,还请了学校的心理老师帮忙疏导。5、成果累积。我给阿鑫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每天检查教室的整洁,通过整理教室来整理好自己的心情。通过几个方面的共同坚持,阿鑫渐渐平和稳定下来,学会了正确面对压力和焦虑,在后面的两次大考中,都考到了年级前十几名,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阿鑫更是节节攀升,考到全县第5名、全市第37名。面对学生极端行为的苗头,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轻易给他贴标签,更没有轻言放弃。
辅导反思:学校里有很多与阿鑫类似的人,他们或因为学习上的压力,或因为学业上的失败,或因为教师的高压和惩罚对他们自尊心的伤害等,导致脆弱的心理难以在集体中“坚挺适应”下去而焦虑甚至寻求解脱,这实际上是不自爱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够对他们进行放松疗法和行为疗法,让他们的思想不要那么紧张,再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给他们指明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最后是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
在这个不平凡的庚子年,地球上发生了太多不平凡的故事。新冠疫情、洪灾和经济下行等等,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不易。这些困难让各行各业都遭受了损失,人心遭到重挫。在这种大背景下,学生的心理显得更加脆弱,对爱的索求更加强烈。教育家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坚守好自己的岗位,积极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苦与乐,对他们的不良情绪及时加以干预,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保护好每一颗幼苗,让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