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琼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中国武术散打蕴含鲜明行色,体现传承中改革适应发展、对抗中提高精神品质、丰富文化生活的观赏价值、竞争中自强不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要等诸多文化特质。为发展武术散打运动,弘扬中华武术精神,提升中国武术影响力,推动武术散打的教育推广,提出创新性改革,促进健康发展的构建全新的武术散打体系。
关键词:中国武术散打 文化特质 教育推广 思考
1引言
中国武术有套路和实战两种表现形式,散打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通过不断实践和科学完善的项目。中华武术散打也被称之为散手,在古代的时候则被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散打融合防守、步法等技术,双方按照规则,徒手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技巧基本功以及防守、步法等技法进行实战武术格斗对抗形式[2]。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的现代发展,成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是一项融合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运动,值得各方积极努力促进其良性发展,尤其是推动体教融合改革,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青少年体育教育有益探索,充分发挥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培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1]!
2中国武术散打发展中体现的文化特质
2.1传承中改革适应发展的特质
伴随着武术打斗主题的影视剧的影响,激起广大群众的喜爱,国内出现很多次习武热潮,武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为适应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从1979年中国体委按照竞技体育模式开展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 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再到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直到现在,在对传统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摔法、技击术和防守技术等结合现代实战武术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和实践检验,经过多年的赛事推广和总结,形成中国武术散打。采用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为输方和三局两胜制判决输赢。成为中国实战武术的重要形式。
2.2对抗中提高精神品质的特质
学习和练习中国散打技法,能够发展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反应等身体素质。在对抗实践中促进生理与心理的结合锻炼。强健筋骨,壮大体魄的同时促进心理素质和精神层面的锻炼提高。在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实践中学习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随时注重,反击要及时,防守要到位的习惯,建立身体正确的条件反射。提高身体应变能力、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克服胆怯、犹豫、紧张、冲动等不良心理反应。培养参与者顽强、勇敢、机智、果断、灵活等精神,形成优秀品质。
2.3观赏价值适应市场的特质
从古到今,体现人类武术搏击能力的体育运动一直有很强的生命力。除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运动的本身特点有极大关系外,其搏击形成所具备的较高观赏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散打比赛不仅对抗激烈,而且体现了运动员的勇敢与智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与兴趣。同时推动了运动 项目的商业发展,获得更多发展资源。
2.4竞争中自强不息的特质
目前不同国家通过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实战武术的特色形式,影响力和传播较为广泛的有拳击、中国散打、泰拳、空手道、相扑、跆拳道、格斗术等。这些既是运动项目,同时也与国家文化息息相关,在文化软实力相互竞争,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散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与各国选手较技,不仅可以促进国际武术技艺交流,将中国散手运动推向世界,而且也可以增进文化影响力,促进国际文化交往。
2.5满足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要的特质
中国武术散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自中国传统武术,散打的攻防矛盾,体现了武术提高身体对抗能力的内在需要。这种需要以不同形式形成群众需求。我们除了要立足于养成擒敌捕盗和防身自卫的本领,去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散打的体育运动项目,着眼人的健康发展,立足项目特色发展,发掘文化精髓,促进武术散打的全面发展。
3教育推广中的思考
3.1解决思维认知上的误区,积极改革教育观念
在武术散打方面,大多数人的思维认知存在明显的误区,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对武术散打的社会性质认知存在误区,认为武术只是存在于武侠小说、电视剧情、动漫游戏中,且有明显的夸大成分,并不适用于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认识到武术散打的文化特质。引入武术散打的校园也仅仅是做一些基本功训练,与散打项目促进人健康发展的功能认识不足,推动教育走向内涵发展的共性认知差异明显。
近些年教育部不断发文,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体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围绕学生中心,学校内涵发展的改革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各环节设计和执行中体现创新和实践精神。教师顺应时代发展就要坚持围绕教育本意发展的探索追求,从项目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实践中,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是加强文化熏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文化的实质是心理现象,突出文化元素的熏陶影响力,潜移默化形成心理需要,改变心理平衡武术散打指向,从帮助学生喜爱这项运动入手,以积极和快乐的心态投身运动中;发掘学生学习实践的动力,促进学习的自我效能提高。二是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良好状态的追求,通过武术散打方向进行有机融合,借助这一运动项目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健康状态的持续。三是强化教师在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武术散打运动本身有很多环节容易导致运动员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和专业帮助,减少运动中的挫折体验,帮助学生更多获得感体验。
3.2积极改革实实践教学中的难题
实践是武术散打不可避免的环节,是学生熟练掌握技能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散打运动的魅力所在。武术散打多样化的实践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强健体魄,还能锻炼专注力、创造力和行动力,促进认知与行动统一,增加挫折对抗能力,培养自信和勇气。但是武术散打教学实践中极易出现安全事件。成为此项运动推广的薄弱环节[3]!也是武术散打也进入了校园和普及大众的重大阻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一是要注重教学设计。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安全事件的预案设计,要科学合理,操作性强。二是注重循序渐进,从基础训练开始,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对抗练习内容。训练项目按技能需要分解开展,逐渐提高难度。三是运动防护器具齐全。选择科学设计,能实现身体防护程度较高的器具,配套开展训练。四是及时开展心理疏导。进行对抗练习前后,及时主动征询学生主观心理体验,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正确体验运动收获,强化内心世界,克服对抗练习的恐惧,实现心态调整。五是强化武术散打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发展。武术散打需要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作补充,要帮助学生树立不仅仅是学习武术,更要学习武术教育以此达到术道融合与德艺兼修的人生方向[5]!
3.3积极争取社会支持
武术散打目前已经成为了很多体育类学校的重要课程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普通学校中缺乏基础认知和训练,形成培养链断层,致后期培养效果不理想。武术散打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创新教育体系,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形成社会共识和合力,以此促进武术散打的全面发展。
一是大力宣传,开辟人才培养渠道。可以借助散打赛事时机和新闻媒体的力量,推动散打项目的宣传工作。吸引社会关注目光。开辟人才培养渠道,形成市场开发价值。通过多方参与,汇聚发展合力。
二是构建科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质量。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把提高武术散打的育人质量作为核心任务,精准分析学情,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内容,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将武术散打课程设计与人才市场接轨,形成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实践,保证人才质量。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武术散打项目中物理冲击,易引发心理问题,专业建设中要有前瞻性认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和干预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及时化解处置突发问题。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定期组织赛事活动,增加专业体验,促进学生心态和精神面貌向积极方面发展。
4结束语
武术散打项目符合提升人体潜能、教育科学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系统进行武术锻炼,对人的速度、柔韧、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较大提高[6]。学校引入和推广武术散打项目不能只重视项目技能的熟练,更要将武术散打蕴含的文化特质借机传播给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实践环节的科学设计,和潜在问题的预防机制建设。发挥武术散打在推动校园的内涵发展中的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武.传统武术打之功能价值实现的途径、利弊及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 ,44(7):26-36.
[2]朱晓东.“散打天下”对我国传统武术赛事发展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 2019(9):55-60.
[3]王跃,利媛媛.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J].体育教育,2017(03):106-107.
[4] 朱晨晨,廖思斯 . 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构建之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J ].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2):7-9.
[5]刘廷哲,刘义兵 . 我国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6-161.
[6]庹继光,陆高峰.“徐雷约架”负面效应与武术文化传播策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5):528-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