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越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14000
摘要: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造着各行各业,教育教学领域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本文立足高职语文教学,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角度,简要论述了几点策略,希望能够对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所益处。
关键词: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措施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仅仅依靠粉笔、黑板和教师的时代已经远去,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涌进了我们的课堂,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改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一、课前充分准备,资源多元化
1.资源多样化整合。
在课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资源的准备,在教学诗歌单元时,我们需要找到配乐朗诵、作者资料、历史背景、创作背景的多方资源。在信息化平台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尽早阅读相关材料,完成课前预习任务。针对于教学重点,我们可以录制微视频,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声声慢》中“愁”的意象时,我们可以围绕具有“愁”的意象的景物和录制微视频,以助于课堂上教学重点的突破。
2.课堂教学设计信息化。
对一堂课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于信息化资源的运用也好要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切合教学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前写教案时,要确定好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过程和方法,此外,还有课前平台的选用,课件、微课、题库等资源的筛选等等。以职教云平台为例,在课前,教师要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给学生下发预习单,并认真阅读导学案文件。针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提前录制好相关视频,准备好相关材料,做好问题的设计,以在课堂中保证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只有做好的课前充分的信息化设计,才能够在课上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二、课中调动积极性,信息手段合理使用
1.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关键点,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够使我们的课堂导入更加有吸引力。比如,在教学《雨霖铃》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立体、生动的呈现词中所描写的场景,并且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作者的生平,或生平趣事,以诱发学生的本词兴趣。再比如,在教学《鸿门宴》这一课时,对于这一著名的历史情境,在电影和电视剧上有着诸多版本的演绎,这种剑拨弩张、战战巍巍的气氛能够透过屏幕影响到学生。
为此,我们就可以将相关电影、电视剧进行片段的截取,让学生提前了解其中的情况,在进行文本的阅读。在观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提几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再到文中去找答案,效果就比较好。
2.课堂信息化教学切忌舍本逐末。
信息化教学手段确实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给课堂带来很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也只是一种技术,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根本。语文的学习最终还是要着眼于文字,还是要深入文本,透过文本去和作者对话。缺少了这些东西,也就使课堂没有了“语文味”,课堂也就成为了信息化的娱乐,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尤其是职业类的学校,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本就差,如果我们只是将有趣的视频、音频、课件充斥课堂,而没有将信息化教学与语言文字融为一体,那么课堂教学也是无效的。
三、课后作业延伸,拓宽信息化教学
1.利用多种平台资料,帮助学习自主学习
网路上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课堂时间有限,而且面对着高职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我们需要做好课堂的延伸,将课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像一些文言文、说明文,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在平台上自学。
比如,在教学《蝉》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课下观看《蝉的一生》的纪录片,这些生动的视频资源,即使没有教师的督促,学生也有观看的意愿,从而实现课下有效的自主学习。
2.课后检测答疑,不断巩固提升。
我们现在语文布置课后作业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写在练习册或者练习本上,第二天上交老师批改。其实,对于学生的检测也可以通过过信息化手段。在有网络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合理通过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在规定时间提交,老师在线上批改评价,作业情况视为平时成绩考核一部分,相信学生应该都会比较积极地去完成。第二天,老师可以针对作业情况进行答疑纠错。其实,对于语文教学,每天教学的课后巩固是非常必要的,对课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和词语的分析,文言文诗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在课后的检测中帮助学生巩固提升。
总而言之,高职语文教学迫切需要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高职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本就寡淡,不断提升高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助于实现课堂学习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增力.浅议信息化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消费导刊,2010,(3).
[2]侯博.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