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民
山东省潍坊市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幼儿园 261021
摘要:《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 在幼儿绘画创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不要把绘画活动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要了解和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绘画活动一直是我园的园本课程,在此,我根据日常的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指导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感受美;发现美;想象力;创造力;绘画活动;指导
一、教师指导的误区
在最初的绘画活动实践中,由于对教师指导的理解存在片面性,我们曾经走进误区。
1.一次性投放大量材料,任凭幼儿自由创造。
老师为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认为投放材料越多越好,让全体幼儿随意取舍,自由绘画。如在一次大班粘贴绘画中,面对全班35个幼儿,两位老师一次性投放了大量的树叶、彩纸、白纸、棉花、花布、羽毛、毛线、扣子、彩笔、颜料等材料,目的是让幼儿充分运用材料,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发展幼儿创造潜能。结果,能力强的孩子因抢到太多材料而不知如何舍弃,不会安排画面;能力差的孩子不会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不知如何下手;老师因为孩子太多,材料太多,无法按照计划适时指导,最后导致材料浪费。
2.限制材料,讲解范例
在浪费了大量材料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失败中,老师又陷入了传统的范例讲解误区。老师为了幼儿顺利完成绘画作品,限制一到两种材料,然后出示范例,不厌其烦的讲解,最后告诉幼儿一定不能和老师画得一样。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创作的兴趣,尽管老师一遍又一遍说不要画得和老师一样,可孩子因为喜欢模仿,还是按照范例,照葫芦画瓢,幼儿的作品几乎都一样。老师感叹:孩子们,你们的创造力哪里去了?
通过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盲目追求创造力的培养而没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刻意追求作品的完整性而没有顾及幼儿的身心特点都是片面的。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做出了大胆的改进。
二、根据《指南》要求,制定绘画活动计划和指导策略,大胆创新。
针对本园幼儿情况,我们在多功能活动室分批投放绘画材料,根据班级孩子数量分成两组进行绘画活动,方便教师给予适时、精心的指导。
1.帮助幼儿积累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
陶行知先生指出:“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为宗师”。想让幼儿画出丰富多彩,充满童趣的画面,必须丰富幼儿的知识,那么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因此,在绘画活动前,教师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感受,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看、闻、尝、听、摸,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视野、开拓幼儿思路,激活幼儿的思维,做到情、意、画的合一。
在主题系列画《多彩的秋天》中,教师首先组织秋游活动,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等秋天的美景,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动植物的形状、颜色和性能,搜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落叶。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让幼儿欣赏祖国各地及世界各地秋天的美景和中外大师的名画,运用拓印、版画、粘贴、国画等形式,通过毛笔、彩笔、油画棒、丙烯、国画颜料等材料,在白纸、宣纸、木板上绘出幼儿心中多彩的秋天美景。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还能将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展示出来,使绘画活动成为孩子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好形式。如大班开展的《我的自画像》绘画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们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然后用水彩笔和油画棒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虽然不能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作品,但老师和孩子都能从画中找到某个孩子的影子,太神奇了。
3.指导幼儿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激发幼儿绘画的创造力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选择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故事、文学作品、舞蹈、游戏等。通过不同形式的结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大班情景画《西游记》,教师通过儿歌《唐僧骑马咚那个咚》,让幼儿想象出唐僧师徒四人的样子,然后配上幼儿熟悉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让幼儿在儿歌和音乐声中,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及各种妖精的样子。然后孩子们通过角色游戏把儿歌表演出来。在这个活动中,儿歌、绘画、音乐、游戏等整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力,画面的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画中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逼真。通过绘画可以看出孩子对真善美的认识和天真、充满童趣的想像。
4.通过说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组织幼儿在绘画活动前说画,可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绘画活动后的说画可以通过自我介绍作品的方式,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大胆地表达,在讲述中感受作品的画面效果,体会作品的“画外音”,并能欣赏别人的创新成果。如中班在意愿画“小手变变变”作品介绍时,有的幼儿说:“我的手想变成鸽子,我热爱和平鸽”。如此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得到了发展。
5.正确评价,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是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视角上,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只有其中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可以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如大班主题画《庆六一》中,刘全航小朋友画的舞台是黑色的,他告诉老师说:“因为六一天气很热,我希望太阳晒不到我们。”而赵励彬小朋友画了很多遮阳伞,他希望爸爸妈妈坐在伞下看演出。对孩子们美好的愿望和想象,老师无论在绘画过程中的评价还是在作品展示时的评价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综上所述,绘画活动是一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与展现,是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稚到拙时亦为美”,教师要从尊重与理解的角度出发,考虑其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每一次绘画活动,因材施教,保护他们描绘这个多彩世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人格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丹:《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
3. 张念芸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