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芳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实验学校 343600
摘要:在小学的这一学习时期,语文是众多科目中的其中一项,同时对小学生们来说也尤为重要。从低年级学生的角度上来讲,学生自身对于语文的兴趣是占据着主导的。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自身愿意去学习,才可以积极的去探索知识,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也会提升,课堂的学习环境也会随之得到改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给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讲课的时候,要重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激发;兴趣
引言:
现如今,课标得到了新的改革,其中明确的指出在给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文这门学科自身具备着极大的实用性,学生如果掌握好语文知识,自身综合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上升。并且学生学好语文知识,还可以为学好其它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需要运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开展课程的过程当中,不能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接触它。这样的话,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去学习语文知识,达到一个好的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如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状况
(一)教学方法不当,太过单一
语文教师在给低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思想以及教学的方式都受以前旧方法的影响。大致顺序就是刚上课的时候大致告诉学生今天学习什么,然后就是拿出语文课本进行口头上的讲解,时不时还在黑板上进行一下板书。然后就是把余下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去进行安排。但是,一大部分的学生们自身并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如果完成不好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内心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压,并且语文课堂的氛围是死板无趣的,这就容易影响学生自身学习的心情。
(二)学生学习意识不强
在处于小学的这一学习阶段,低年级的学生们年龄较小,对任何事物都还处在认知的阶段,自然是对哪一事物好奇就会去探索哪一事物。低年级的学生们自身还并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事物都只是形成了一个片面的认识。所以,如果教师不能够运用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去开展课程,那么学生就很难得到正确的指导。
(三)教学设施陈旧,缺乏专业人才
学校的领导对于语文的课程也不重视,用于语文教学的设备也极为缺乏,导致语文教师给同学们上课时,设施缺乏陈旧,无法正常使用进行上课。而当学生们上课时,看到陈旧且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的设备,心生厌旧,认为这些设施陈旧就提不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势必会受到影响。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有的小学学校条件并不是很好,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且设施落后,吸引不了专业人才的眼球,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此学生会因为得不到专业人才的指导,使得在语文这一方面水平不见上升,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怎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引用小组的方式进行讲课
以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都是单单的依赖口头的讲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一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在听教师的讲述,而自身却没有做到积极的思考问题。要想解决这一课堂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引用小组的方式进行上课。因为,小组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做到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充分的调动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
比如,学生们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不要先急着去给学生们讲课,可以先问学生们一些关于这篇课文的问题。然后问学生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把学生们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们自己先阅读一遍课文再和小组中的学生们一起交流问题。等到规定的时间后,让每一个小组各派出一名代表说说讨论得出的答案,最后,语文教师再做出总结。
(二)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现如今,社会在不停的进步并发展着,多媒体这一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在给低年级的学生们进行上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着多媒体这一技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的氛围变的活跃起来,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高。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运用这一技术放映一些关于泼水节的图片或者短视频,让学生们进行观看。学生通过视觉的冲击,可以更好的了解泼水节,从而激起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更容易的感受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起来难度就会有所减小。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们在小学的这一阶段学好语文可以为以后做好铺垫,并且还是让学生们对语文感兴趣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需要运用多样的方法去进行讲课,让学生们喜欢上学习语文,积极的去学习语文内容。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方法或者在课堂上运用先进技术等等多种有效的方法,让小学语文得到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曹建良.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J].家长,2021(07):159-160.
[2]杨梅.牵手绘本,阅读悦美——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