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亮
河南省安阳市中华园小学 455000
摘要:社会发展的如此之快,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性作用,在这个时间段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数学这门学科。接下来,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去深入讨论。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教学;数学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数学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小学数学是学生培养数学应用思想,建立自身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技巧和思维方法。能否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与意识,对于每一位小学生学习数学都是至关重要的。本篇就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展开一定的论述。
1 自主学习的相关特点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自主学习的一些特点。自主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老师、同学的依赖性,尽可能多的独立利用手头资源,如课本、资料书、微课视频课程等自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该过程中养成爱思考、会动脑的思维模式。放首要地位的是学习者内在拥有主观能动性,换言之就是拥有满满的学习欲望。在我国长期以往的教育模式下,过去教师一昧的注重教学成绩因此是“大水漫灌式”教学,通过布置大量习题、死记方式加重学生的课业。这种做法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拥有天然的排斥性。教师应发掘学习过程中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维应用解决过程中成就与满足感。天然的浓厚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它能驱动学生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飞翔。 其次是无与伦比的独特性。自主学习的独特性体现在即使自我认为理解了课本上的定义注释,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践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拦路虎,这种现象在数学应用中尤其普遍。数学学科作为严密性的学科,需要学生真正深入了解知识定义的内涵及应用形式,才能在做习题时面对拔高、迷惑性题目时看清本质,正确作答。如果没有自我学习阶段而是单方面的接收老师同学抛出的知识信息,没有对知识加以消化总结,转化为自我的内容是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 最后是重视自主学习中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大千万物间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样的相同个体,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领悟力、思维模式也是不同的。可能运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在面对不同题目时的第一反应更是不尽相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对待不同学生教学时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寻找最好的方式方法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真正让每一名学生学有所得、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2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意义
2.1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应当先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学科的认识,更好的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时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都十分的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当中要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具有“矛盾性”的讲课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设立一些生活情节,从生活中选取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场景,使数学课本当中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具象化,使课本的内容变得更加的熟悉、亲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增加了之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说在学习“位置定位”的章节内容时,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辨别方向,识别方位,但同时也会让学生存在着很多疑惑的点,然后慢慢的想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自己就想去探索了。
2.2老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就是要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能够在日常学习进程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在实践过程当中,建立起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在进行具体的课堂内容时,教师需要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宏观的概括和讲解,同时给学生设置思考空间,并能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课堂作业和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当中逐步的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能力。使学生们都能够主观的参与其中,从而才会有更加深刻的体验,牢记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发现小学生的兴趣所在,将乐趣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得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主意识;深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等各个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实现教师培养学生,学生配合老师的学习模式,才会有最为有效的教学效果,这样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相对于更容易些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不能一味的去讲许多知识,其实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先对数学这一学科感兴趣,然后老师慢慢带着学生,注重实践。这样一来,一定会达到想要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唐健.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小学数学,2017(5):25-36.
[2]林高明.小学数学名师同课异教[M].能力培养,2017(25):10-15.
[3]魏小艳.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互动课堂模式的研究[M].自主学习能力.2017(03):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