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剖析及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 李美花
[导读] 本文结合当前教育的现状与要求,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经验,
         李美花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         523946
        【提要】:  本文结合当前教育的现状与要求,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从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等各方面,探索“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转化策略,以及如何真正去体会数学教育的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困生;内因;外因;转化;策略
        从小学升上初中之后,学生 “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非智力型的学习困难学生(即学困生)。而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学困生形成的几个原因及转化策略。
1.找出成因,分析成因,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数学学困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从数学教育教学的角度上看,可以将其成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1.1内因
1.1.1 心理原因
        自卑心理严重,信心不足。学困生的成绩一般都在班级后面,容易被遗忘,这使得他们对学数学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卑,认为自己没有学好数学的天赋或能力,对数学老师缺乏信任或怀有敬而远之的心理,极少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无法产生兴趣。也有一些学生过度紧张考试成绩,怕成绩不理想会导致父母的责备、打骂,怕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产生考试恐惧症,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考试,而考试结束后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去,这样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便成了学困生。
1.1.2 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一个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在宠爱中长大的,他们体会不到知识的重要性,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读书,这样的学习心态致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遇到困难直接放弃。也有个别学生对数学老师心存成见,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最终成为学困生。
        有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对未来没什么实用性,认为在生活中会算数就够用了,函数、方程、分式等根本就用不到,学了也白学,所以就干脆不学,从而成为学困生。
1.1.3 学习方法
        数学学困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缺乏科学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别说在课后努力寻找最佳解题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引伸等。这就造成了旧的问题还没解决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问题越积越多,到最后就给问题压垮了。
1.2 外因
1.2.1 学习基础
        从小学进入初中,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基础欠佳的学生,他们处理不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衔接与过渡, 无法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从而造成学习数学的困难。
1.2.2 教材原因
        近几年,初中数学教材不断的改版和改编,中考改革等,学生难免感觉负担加重,而且升上初中后学科增多,有时候做作业的时间都不够,无法消化当天的内容,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1.2.3 教师原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至深。

教师在未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备课、授课往往都以班里中上的学生为标准,对基础弱的学生照顾不周,使得这部分的学生上数学课时犹如听天书,时间久了,与班里的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最后就成了学困生。
1.2.4 家庭原因
        现在的初中生,家长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另一方面又过于纵宠、溺爱,这就使得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吃苦耐劳、互相互助的意识。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学生是老师的事,不主动配合或者根本不配合老师的教育,学生在家放任不管,这就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也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分学生受到冷遇,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随著问题的积累,成绩不断下降,最终沦为学困生。
        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家境不错,孩子有没有读好书没太大关系,这就造成学生对于学习毫无上进心,对成绩无所谓,遇到问题就直接放弃,从而变成学困生。
2.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转化所有的学困生不大可能实现,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不同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最大可能去缩短与中等生的差距,成功地转化学困生及预防学困生的增多是可以做到的。
2.1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的心灵往往比较脆弱敏感、易受伤、自卑感强,承受不了来自老师、同学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冷落、刺激和打击。根据这一心理特点,老师要理解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 消除学困生的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2.2.1 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事物产生了兴趣,必然会促使他主动地对这一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同理,要转化数学学困生,就得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数学史、讲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做实验、玩数学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于数学学困生,不一定是他们对学习不积极或学习不认真,但成绩就是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虽然能记住所学的公式、定理,但不知如何去运用它们,知识点凌乱、孤立的储存在脑海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发,细心的引导他们,抓住各知识的结合点,由浅入深的讲解,通过习题的解答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有系统、有条理去整理所学的知识,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
2.3 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家长和老师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有意识的创造机会让他们去锻炼,给他们更多的信任和鼓励,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携手共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而家长适当的督促,也可让学生更自觉的去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去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充分掌握学困生的成因,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真正体会数学教育的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方洲.  中学生学好数学课必知的500个数学奥秘.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1
[2]林群.  数学.(七年级)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6
[3]王建磐.数学.(七年级)教师用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