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杨延琦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法更看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杨延琦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赵川镇趄柳树小学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法更看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态度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怎样激起和培育学生的数学学习爱好,解析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总结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培养策略
        当今时代背景下,要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就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数学老师在平时教育中应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借鉴先进数学教学思想,合理地使用各种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努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1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
        1.1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得到扩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陈旧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充分扩展,学生处理数学题目无法从众多层面完成深入分析,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表现得不积极主动。
        1.2传统的教学思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数学学科教学以灌输为特点,过于重视教师的主体性教学,造成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形成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局面,学生逐步丧失了创造和探索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整个数学课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思维僵化,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化,加之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
        2.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影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化,难以适应新时期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在常规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没有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是单向地重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真正重视教学效果,这也使教学的整体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将题目内容和已知条件讲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自己列出相应的方程式,教学中教师起检查作用,忽视了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整个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学生处于这种教学气氛中,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影响教学质量。
        2.2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难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老师传递、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3教学实践的应用不足,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十分严重,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师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讲解重点知识,学生只会觉得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也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阻碍。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方式,开展深度探究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是培育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多样的教学方式中掌握数学知识。举例来说,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转换,可由理论逐步过渡到实际应用,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在探索中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
        3.2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入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内容和丰富有趣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精神上感到愉快,激发学习兴趣。比如用讲故事的形式将问题进行导入,更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更易于理解与记忆。课堂上,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和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发了学生思维。合理地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提升学生的相互合作、探究水平,对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也有积极的作用,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列举与课堂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将疫情中涉及到的排队间隔距离1米与数学中植树问题的间隔数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间隔数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积极思考,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结语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老师需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的原因,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相应对策。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蔡广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上),2010,000(001):123-124.
[2] 张艳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外语文,2017(9):111-111.
[3] 张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2018,000(00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