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婷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绥滨镇中心校 156201
摘要: 新课改提出之后,教育界纷纷进行了改革,部分学者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活动的探讨上,对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以优化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学生会花费一大半的时间在练习上,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会发现练习的身影,由此可见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合理地选择、设计习题,发挥出习题辅助教学的作用,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作用;?问题;?原则;?策略;
作业是对所学习知识的一种检验和巩固,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育者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难度在不断地加深,学生学习也越来越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设置作业,发挥出作业对巩固数学学习知识的作用。文章就高年级数学作业的作用以及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策略。
二、 高年级数学作业的作用
作业是每个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大多数学生内心比较排斥的内容。之所以会布置作业,其和以下几点是密不可分的。首先,高年级阶段的数学难度在提升,如果仅靠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是非常难的。很多知识通过课堂的讲解,可能学生的思想中还是非常模糊的,这就需要作业进行巩固。其次,作业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在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地了解这些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化的辅导,或者是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最后,作业的设计,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做题目,可以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布置的作业缺乏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作业在高年级数学教学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作业设计的质量会影响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率。通过分析小学高年级阶段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抄袭他人作业状况较为严重,部分学生抄作业是因为懒惰,但不可忽略的是作业的布置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问题,学生难以提起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长此以往,抄袭就会变成一种常态,作业的布置也会成为一种形式。
(二)布置的作业缺乏实践性
从传统的高年级数学布置的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全程都是在用笔计算题目,整个作业并没有用到一些其他的工具,这也说明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都是以计算为主,并没有联系实际情况。这样的作业只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题海训练,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一旦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学生往往很难有效进行解答。
四、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策略
(一)设置趣味性作业,提升学生完成的兴趣
数学本就是一门较为复杂且枯燥的学科,部分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较差,和课堂毫无创新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尽可能地避免单一的不断计算训练的方式,要针对学生的学情以及所学习的内容,设计趣味性的题型,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这门课程的真正魅力。而趣味性题目的设计通常是要围绕学生的生活,从生活出发,拉近学生和题目的距离,产生想要研究的兴趣。例如《分数乘法》这一内容时,需要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方式。通常针对这一类单元的题目,需要先设计一些简单的纯计算题目,让学生提升计算的效率。其次再设计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提升。最后设置拓展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趣味性题目的设置一般集中在中等以及拓展题型方面。如中等型应用题,教师可以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儿童负重最好是不要超过体重的3/20吗?如果长期超过这个负重,很容易会造成儿童的腰痛,如果情况较为严重,还可能会影响自身骨骼的生长。”问题一:你的体重是多少?日常你的书包的重量是多少?问题二:请问你日常超过自身负重了吗?这道题目不仅是和学生自身息息相关,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同时学生需要自己去测量个人以及书包的体重,再去计算结果,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二)融入开放性以及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题目的设计需要注重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逐步落实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的开放性以及实践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像上面所设计的一道题目就充分地具备了开放性以及实践性这个功能,也避免了学生的抄袭。但是这类题目的难度较低,还不足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通常在设计这类题型时,会紧紧围绕身边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或者是测量等实践方式测算出答案,并从中探索出某个规律。例如《圆》这一节课程学习之前,教师就可以布置预习性质的作业。首先需要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用圆规画出一个圆,掌握画圆的方式。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画圆就是一个难点。其次说出画圆的方式,并能够分析出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最后探究出整个圆中半径和半径的关系,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直径在圆中的特征等。这个预习类作业的布置就需要学生充分地探究,且问题的答案只可能相似,并不可能一模一样,这也避免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抄袭现象。通过探究学生会初步学习画圆,并且掌握圆心半径和直径之间存在的关系。这就大大减少了课堂上教师讲解基础题目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课堂时间难以消化的现象。
五、 结语
作业的设置和教学环节是同等重要的,只有发挥出作业设置的作用,才能够有效地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落实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具体在设计作业时,需要遵循趣味化原则、开放性以及实践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多元化评价原则等,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落实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成宝.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30.
[2] 蓝翠妮.谈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读写算,2019(5):176.
[3] 吴秋玲.刍议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4):34.
[4] 张翻身.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原则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