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韦庆乐
[导读] 高中数学作为高考当中分数比重较大的学科,不管对于文科还是理科来说
        韦庆乐
        广西省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广西 河池 530800
        摘要:高中数学作为高考当中分数比重较大的学科,不管对于文科还是理科来说,学好数学都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高中生而言,数学又是很难的一门学科,不管是复杂多变的公式应用题,还是难以构想的立体几何空间,或是计算当中的错漏都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让学生对于学习的成就感不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具象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各个知识点串联,形成整体的复习思路,构建知识体系框架,有效提高复习课中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
        引言:高中数学与初小数学不同就在于其逻辑性更上一层楼,学生学习的过程但凡错漏一点,就可能衔接不上,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必须要跨过的障碍,也是必须要接受的挑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地将知识整合,形成系统化的内容,对强化学生记忆,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自我思考能力有明显作用。本文围绕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展开阐述。
        一、高中数学复习课概述
        (一)复习课具备的特点
        与学习新内容的课堂不一样,复习课并非是引导学生逐步了解,递进学习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巩固为出发点,目的是让学生对于整体的内容触类旁通,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中主要作用是引导与完善。教师需要先规划好重难点,给出复习范围,让学生能够着重于某一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复习。
        (二)复习课中构建知识体系
         在整体的教育计划中,复习课时间占比肯定是不如新授课的时间多,所以要改善复习课中效率低下的问题,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科学引导学生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于各部分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关联,形成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复习课中的教学,需要教师锻炼学生灵活使用各知识的能力,也需要综合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接受能力,所以如何将复习课中的教学效率提升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数学复习课
        (一)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是一种制图方式,综合图形与文字,将两个不同层次
关系的模块以某种逻辑关系连接起来,这样能够使得平铺直叙的单个知识点之间串接起来,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地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充分地利用了大脑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架构能力,让抽象化的知识可视化。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高中数学复习课中想应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进展,做到循序渐进。复习课的作用就是弥补学生在新课以及课后仍然未掌握全面的知识点,为学生查缺补漏,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中必须要给学生一定适应时间,以及接受时间,并且带领学生从浅显易懂的知识点逐步递进到比较深度的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复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建筑起基础知识体系框架。
        2、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复习课之所以称之为复习课就是因为其并非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对于旧只是进行整理,因为在数学中常常会出现一道题目涉及多个知识点的情况,所以复习课的时候再次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且查找出学生容易错漏或忽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作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为有条理、有细节的逻辑体系。
        3、教师在复习课中要抓住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高中数学课的内容往往是复杂并且灵活的,全部复习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都需要更多,所以教师要自己整理出重点内容,将复习课上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其中复习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对重点知识内容的巩固完善,让学生的复习目标能够明确,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方式
        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和修改,并且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给出指导,这样能够更好地让思维导图达到查缺补漏,构建完整复习体系的目的。
        1、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于课前绘制思维导图。如在单元课程结束
        之后,进入复习课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其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匀分布),然后将小组中各个人员的身份作出区分——如组长负责组织人员,监督进度;对知识架构比较清晰的同学负责整理知识点、知识模块;对知识比较模糊的同学负责根据小组成员整理的内容进行绘制等等。
        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于课前绘制好复习的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需要各个成员集思广益,将所学的内容,知识点都梳理出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思维框架图。如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单元之后,对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空间平行关系之间的线面转化,在空间垂直关系之间的线面转化,再通过某种连接关系将其从属性绘制出来。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给出自己的想法,确保思维复习导图中所涉知识点的完善性。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有提前预习其他内容,对于思维导图有扩充的,也可以展现出来。
        2、教师在复习课中对各学习小组的思维复习导图进行修改完善。
        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架构并不能做到像教师一样全面熟悉,所以在复习课中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修改是极其有必要的。当教师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补充或者修改时,要让学生作为思考的主体,引导学生慢慢地帮思维导图进行完善。
        如在对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一章节进行复习时,学生如错漏了利用函数性质和图像来求解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这一方法时,教师可以在对应知识点下给出经典例题,结合所涉知识点带领学生进一步求解的过程中将遗漏的知识点暴露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以更好地完善思维导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学习小组成员的不同学习程度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及时记下自己的缺漏点,课后再去加强练习。
        3、让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作出最后的评选。复习课
        的最后成效需要靠教师与班级中的学生来判断,在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各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互评,结合全面性、逻辑性、思维性等多方便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的结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各个小组在评价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在修改过程中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进行评选,以此得出最优的结果。
        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
锻炼,并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带动学习的氛围。评价的过程中指出不足之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对方提升的同时也是在加强自己的记忆。总而言之,互评的过程是激发与创造的过程,教师的评价是补充与查缺漏的过程,目的都是让复习课有最佳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将完善之后的优秀作品复印出来,发放给同学,要求同学得到复习思维导图之后及时巩固复习,对自己陌生的知识点及时标记,以便课后加强练习。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对于提升课堂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来说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教师需要了解思维导图的意义与作用,并且带领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制作复习图,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不断进行评价、分析、完善,不断提升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以期学生能够全面完整地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达到触类旁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艳艳. 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4):0015-0015.
        [2]曾天文. 脑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 2019, 000(002):101-101.
        [3]冯春梅. 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 000(007):65.
        [4]何宇飞. 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 008(00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