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王妮
[导读] 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促使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为了满足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变革所提出的要求
        王妮
        陕西省长安黄河花园小学(陕西 西安)710100
        摘  要: 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促使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为了满足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变革所提出的要求,小学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小学教师也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培养计划进行创新与完善。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认为学习小学数学充满着趣味,他们往往觉得小学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复杂难懂,进而直接降低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策略分析; 教学培养
一、重视形体特征教学,强化学生空间观念
(一) 观察图形特征,建立基本构象
        每一个人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器官去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外界的刺激更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特征,逐渐建立起空间观念,并通过练习不断强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注重图形具有的作用,指导学生善于对图形进行观察,找寻特征,了解图形之后,树立数学空间观念,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基。比如,教师在教授有关圆柱体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去认识生活实际当中的圆柱体,指导学生探究其特征,进而逐渐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的观察上。通过对圆柱体的两个底面进行观察,比较二者大小和距离,接着观察圆柱体的整体。在这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抛开实际的物体,用自己的记忆去对圆柱体进行描述,讨论大小、长短等问题,将所有信息进行汇总,便能够形成圆柱体的基本构象,有利于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学生的头脑当中会建立起圆柱体的结构:上下有两个大小相同且距离相等的底面,连接底面的中间部分的圆柱体粗细一致。在这样的思维建立下,学生可以将抽象的东西映射到脑海当中,圆柱体的空间观念也能够树立起来【1】。在后续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需要将抽象转化为具体的知识,如更多类型的圆柱体:无下底面、无上底面、或者上下底面都不存在的圆柱体,越深入的学习圆柱体的相关知识,学生探究的内容便愈加深奥与复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建立起数学知识框架,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支持。


(二) 引导学生探究图形面积与体积公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图形知识时,除了要让学生学习数学图形面积的各种规律,还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其规律之后,利用公式对图形的面积或体积进行求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图形特征有更好的掌握,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比如,教师在教授图形面积和体积相关内容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用多个正方形按照不同的摆放方式摆放成为新的并且不同的长方形,然后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接着,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用多少个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放出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每行每列各有多少个正方形?这样以提问的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提问的方式也促使了学生去自主的探究问题,找寻图形面积之间的规律。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通过正方形面积去获得,长的大小是每行正方形的个数,宽的大小是每列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面积公式与正方形面积公式原理一样,都是相邻两边的乘积。由此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学习正方形面积公式,有利于学生对于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二、位置关系教学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空间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在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往往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空间转换能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每一个物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生活现象帮助学生对空间位置进行理解,明确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左和右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当中的“过马路”,通过对左和右进行比较,发现以自己为基准时人群靠右侧行走,但是两人相对时,看到的对方是靠左侧行走,这样对位置关系进行转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更加灵活的思维【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图形特征去开展教学活动,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练习当中学以致用,积累学习经验,探索高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空间观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今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闻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J].现代教学,2019(S2):40-41.
[2]周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2):31.
[3]柴叶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新课程(小学),2019(09):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