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导学案的设计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 陈柳
[导读] 所谓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情,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陈柳
         广东省遂溪县第一中学 524300
         摘 要:所谓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情,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通过导学案导学能让教师有选择地将最新、最有效的复习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在一轮复习中使用高质量的导学案能够提高复习效果,正确对接高考。文章以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和设计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高三一轮复习课导学案总体具备新授课学案的特点,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编写原则。与新授课学案相比,它的编写应该更体现综合性、针对性、主体性等原则,也应该更注重知识体系巩固、重难点突破、解题能力的提高和应对高考的策略等功能。
        关键词:高三政治 一轮复习 导学案编写 设计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注重基础,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效提升复习效率,全面梳理高中三年政治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政治基本技能,全面优化复习成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学案导学法是构建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高效课堂的有效抓手。
一、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一)基础性和综合性原则
        以精准对接高考为基础上。在内容编排上,一轮复习导学案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按具体考点分课时编写并最终涵盖考试说明中所有考点,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考点知识体系。高考不仅考查学科基本知识,同时更多的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体现其选拔功能。所以,同时导学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专门的框体对本课时涉及的能力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针对性原则
学案应既全面而又有针对性地再现高考考点,而不是书本所有知识点。突破重点难点,厘清易错易混点。做到坚持重点分析能级要求高、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盲区,目的是帮助学生攻克难关。
(三)主体性原则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成败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依靠学生,注重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高考复习,不同于新课学习,所以在基础知识梳理时更多的是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学生已有知识为出发点向外扩展至新复习内容或拓展内容,切忌面面俱到。疑难问题、能力训练等内容的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次推进,由易入难,让学生在情感愉悦的同时提高政治综合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的主要设计
(一)明确考情、考点
        学案应将《考试说明》中涉及的本课时考点,明确告诉学生,同时分析近几年高考考查中本课知识点的特点、考查的主要知识点等,目的是便于学生了解高考动向、复习更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重点复习考点。所以在必修二第六课第一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导学案中,一开始就设置【复习主题?考纲解读】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人大代表的产生 4.人大代表的职责。考查重点:人大代表的权利和责任、人大的职权。关注热点:1.结合每年“两会”的召开、人大的议程、人大代表的活动,考查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同时呈现本课的核心素养要求。


(二)自主建构体系及基础知识梳理
        学案应让学生自主建构一课的完整知识体系,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体系的基础上,达到对某个知识点全面、完整的了解,同时提高对这个知识点综合概括的能力,便于提高学生回答主观题时的得分率。综合教材的主干知识,对较容易记忆的内容通过考点填空的形式进行梳理,能不自觉地复习本课所有知识点并习惯性地背记关键词,这将使一轮复习课更有效率。在条理性地梳理知识时的,主动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厚书读薄,把知识学“全”、把“准”、吃“透”、用“活”。
(三)合作探究,重难点突破
        在复习课中,合作探究活动的安排是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来定的,主要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是服务于本课的考点知识目标的,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在一框题中我通过设置情景、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我选取了当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相关工作情景,让学生分析全国人大的职权,并从中进行区分人大的四大职权。同时选取了生活中热点度高的人大代表的事迹,让学生分析并区分人大代表的四个权利。情景材料的选择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学生实际,服务于课堂。选取恰当的新颖的材料,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认为探究选材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时事化,以便更好对接高考,应把国家的大事、当地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与教材密切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知识面,给政治课堂注入新鲜的内容。 (2)突出生活化。选材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
(四)考点达标、技能检测
        达标检测的编写要从形式、内容、难度、数量等几个方面考虑,要进行精心设计,教师一定要精选对应考点的经典试题,搜集最新模拟试题,从中选择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解题方法灵活,有梯度性的典型性试题,要使学生少做题做精题,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式要贴近高考, 内容要契合考点,同时关注最新的时事热点,发掘新闻事件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应用。
(五)能力提升,总结反思
        课堂反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知识或做会这几道题,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课堂小结及自我反思。一般情况下,每节课都会给学生留下 3-5 分钟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以达到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体会技巧、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精心编写对接高考的导学案是构建高三一轮复习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中,学生经过课前利用导学案自主复习,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时师生活动能集中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提高了课党复习效率,为构建高考政治轮复习高效课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叶建强.电子书包与高中政治导学案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01).
[2]刘喜如.基于“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一节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J].文教资料,2017(12).
[3]刘建军.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34).
[4]朱娇.“导学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模式探究[J].文理导航,2017(01).
[5]辛俊会,樊卫宾.高中思政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