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班级管理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鹿广川
[导读] 高中阶段班主任管理质量决定着学生的人生发展,在倡导“立德树人”、“以人为本”

        鹿广川
        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高级中学   154211
        摘要: 高中阶段班主任管理质量决定着学生的人生发展,在倡导“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等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品德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中小学较强,但部分学生因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不懂感恩的状况,对父母、老师、同学的感恩意识缺乏,以致学生道德品格存在缺陷。因此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要从感恩教育入手,在构建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础上推动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感恩教育;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不少学生因感恩意识缺乏而导致不少恶性事件,因此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从感恩教育入手,在诚心感化学生的基础上,做好高中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促进高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进而使高中学生心怀感恩的同时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感恩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
        (一)感恩教育
        感恩是对他人恩惠的认可与真诚回报的一种行为或情感,感恩教育即是教育者运用方法、措施来激发被教育者情感的一种品德教育。感恩教育大致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实践等三个层次,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即先引导学生了解自身获得过的恩惠并产生幸福感和回报冲动,随后将回报感恩的意识转变为具体的行为习惯,此过程中学生的道德品格得到充分培养。高中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从具体的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知、体验并形成习惯。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论》中提到班级管理是一个以教育为基准的团体单位,以教育计划为目的的教育行为。而美国教育学者约翰逊也指出班级管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即是在遵循教育规律中运用方法、措施来最大限度发挥班级管理的规范与育人性,进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三)融合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感恩教育,在实现预期教育目标中有助于促进高中学生的感恩体验,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构建正确三观和品格,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格,促进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进而以小见大改变社会风气。
        二、高中班级管理中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经过上网搜寻资料了解与高中学生德育相关的情况,在了解一系列与感恩教育相关事例中,笔者从中感知到高中生感恩教育刻不容缓:目前部分中学生对教师、对父母、对同学的感恩意识淡薄,对社会、对小动物的宽容心较低,极易因为一些小矛盾就心生埋怨并展开报复,最终酿成苦果。这些惨案皆因当前学生感恩意识不足,致使道德品格存在巨大缺陷。此类事件的发生也预示着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实行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认知层次——感恩主题班会中明确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认知层次需要班主任在引导中促使学生明确何为感恩,并了解自身获得过的恩惠。主题班会是指以班主任为指导、班委会为领导、班级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自我教育班级活动。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在明确教育目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中,有助于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主题班会中以“感恩教育”为目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体验中,有助于感化学生,加深学生对感恩的理解,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
        班主任可以“感恩你我他”为主题,并将权利分给班干部,引导班干部们在搜集资料、确定黑板报、主题班会流程中强化自身能力。而班集体的其他学生也有任务,如下:搜集至少一则历史或身边著名的感恩故事;自我创编三行感恩诗句或者200字简洁感恩小故事;罗列出10条以上接受恩惠的事例;准备好如何回报他人恩惠的具体措施。以上自我准备资料打印成册。
        布置任务后,开始“感恩你我他”主题班会开展。其中第一环节“感恩小故事”主要是激活气氛;在第二环节“创编感恩作品”过程中,班主任可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展开,旨在欣赏学生感恩精华;第三环节“感恩事例”为重点,此过程中可花费20分钟时间。第三环节学生们可以“搭火车”的开展形式,每名学生站起来以30秒的时间诉说一下印象最深刻的三件受恩惠事例,若有时间还可邀请学生诉说一下受恩惠后的情感与心得,促进学生对感恩的理解。
        借助于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能引导学生认识感恩、认可感恩并回报感恩,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和回报感恩的冲动,从而有助于学生感恩品格的形成。
        (二)情感层次——创设感恩制度,收获愉悦情感
        在感恩教育的情感层次方面,其主旨在于“学生认知感恩后会衍生出幸福、愉悦情感,进而在情感引领下转化为感恩。使学生懂得感恩的道理,收获愉悦情感。
         (三)实践层次——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反思升华品格
        感恩教育的实践层次是学生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冲动转化为施恩的行为,并最终建构为良好的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行为习惯。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利用实践活动,在每周或每两周抽出1-2小时带领学生去回报恩情并成为施恩者,此过程有助于学生在丰富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收获、反思,并最终升华学生的良好道德品格。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其感恩主体在于同学、老师、家长,而是升华到了社区、社会、国家、大自然等等。比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5-6组,每组成员6-7人,确立一个小组长。随后班主任可与周边的社区、街道办、交警部门、敬老院、孤儿院等等联系,并定期输送一批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部分提出“立德树人”理念,要求班主任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格,构建学生正确三观。感恩教育作为激发学生感恩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升华的重要教育方式,能引领学生自觉成为施恩者并形成甘于奉献的行为习惯,进而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雅娟.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