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黄静毅
[导读] 笔者将在本文中通过分析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黄静毅
        广东省汕头市金禧中学(广东  汕头)515041
        摘要:笔者将在本文中通过分析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为后续的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对策分析
        德育教育是人心和灵魂的教育,德育工作应放在所有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在初中阶段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成熟,因此就会导致这个阶段中的学生对于他们自身的认知出现一定的偏差,身心不成熟的初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自认为已经长大的想法,然后在行为意识上出现相应的矛盾。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确保在这个关键阶段中能使学生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对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奠定作用。
一、当前初中阶段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所要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专业知识匮乏,管理模式停滞不前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管理时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首先,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时,难以准确找到相应的教育理论的支持,换言之,班主任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这就会导致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做到从实际出发,不能切实了解到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不能深入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状态。另外,由于班主任的知识匮乏,使得班主任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然而老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当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了,教育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只会使得教育工作流于表面,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整体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德育教育观念落后,教师无法创新教学方法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还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种思想就使得许多教师将原本应用于德育教育工作的时间用在其他地方。就目前情况看,许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缺乏创新精神,单一的教育模式,不能使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也让学生觉得老调常谈,不愿意打开心扉接接受教育,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的形式,不少学生更会出现“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
(三)评价体系不完整,管理过程过于浅显
        许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认为只需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知识就可以了,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能否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样就使得整体的教育过程显得缺乏针对性。

并且很多教师也忽略了环境对于学生观念的影响,在班级中并没有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德育学习氛围,这就使得后续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愈发困难。德育教育的评价系统不完整,无法及时发现和记录学生的进步或者滞后,也延长了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时间。
二、解决德育教育工作所出现的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不断学习,丰富教师德育知识
        作为教师,班主任首先要确保自身拥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知识,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为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班主任应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讲座与培训,并且在后续的德育工作开展中发挥出自己榜样的力量。笔者认为班主任需要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分别从德育理论类、德育管理方法类、专业素养类、专业能力类等进行理论学习。班主任应将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的教育工作,定期进行学习反思。每一学期都组织开展案例研讨会,将自己的案例或者学习成果与其他德育工作者分享与研讨。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思维意识的重要阶段,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班主任的思维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不断创新,改良教学管理方法
        在初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教师要树立起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工作水平。教师要保证全新的教育方法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合,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德育教育有着更深的体会与理解。笔者认为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农业研究型等多种方式研学,采用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更好的得到体验和感悟德育文化的精髓。利用主题班会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等各种形式,精选多方面的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道德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德育工作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使德育工作更富有吸引力。
(三)营造氛围,完善教学评价流程
        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使得教学工作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应当把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维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另外,教师应当确保德育教育能够做到有针对性,要对于生活环境、家庭组成等条件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德育教学工作能够落实到位。教师还要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考察,确保学生的整体道德修养稳步提升。德育评价的模式分为: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德育评价的内容可包括思想政治状态、道德修养、学习表现、纪律遵守、环境卫生、社会实践、身心素质等。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评价模式和内容细化评价标准,采用对比评价,跟踪到位,及时表扬进步的学生和提醒退步的学生。完善的评价流程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变化,更好的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们必须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德育教育知识,勇于创新,确保德育教育方法能够适应学生当前生活环境,并为了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育工作的开展才有了保障。同时教师还要在德育教育管理中完善评价体系,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学生才能实现全方面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景岩丽.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28.
[2]邱百惠.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