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美术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意义浅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 李悦
[导读]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美术教育等过去边缘化的课程逐渐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李悦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心幼儿园黄山分园    473000
        摘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美术教育等过去边缘化的课程逐渐回到大众的视野中,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基础美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美术具有高度的个性化,是最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学科之一。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利用美术教育来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的锻炼和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创造力;
        一、当前学前美术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存在偏差,美术教育过于重视儿童美术技巧的锻炼
        当前的学前美术教育中,之所以无法有效促进儿童创造力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首先,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再加上当前教育领域中较为常见的功利性教学思想,使得学前教育中存在“小学化”的问题。体现在学前美术教育中,主要就是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过多地以基础美术技巧为教育目标。在这一理念下,很多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自我独立思考和自我发散思维的锻炼,从而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锻炼。其次,很多教师认识到了美术教育中要充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创造力的理解较为片面。一些教师认为,美术教育中的基础美术技巧的培养和儿童创造力培养是对立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技巧的培养,就无法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理解下,导致了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走向极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基础美术技巧培养和创造力培养人为地剥离。一些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极端地认为培养儿童创造力,就是丝毫不加干涉地让儿童“大胆”“自由”地去绘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以上种种教学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当前的学前美术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达到促进儿童创造力提升的教学目的。
        (二)社会上功利性教学思想压迫下,学前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当前的教育行业中,普遍受到了社会的影响,广泛存在着一种偏向功利性的教学观念。在各阶段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学前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的问题。这种功利性的教学观念对于幼儿学前美术教育也有着严重的影响。一方面,社会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推动下,一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一方面鼓吹以基本功、技巧为核心的专业美术教育,一方面抓住家长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进行以临摹范画、凸显基础绘画技巧为主的技能培训。这种虽然能够短时间内让儿童在绘画基础技巧上起到一定的立竿见影的成效,但是对于儿童的美术创造力却有着很严重的不利影响。此外,当前的很多家长对于美术教育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在社会上普遍的功利性教育培训的影响下,也偏颇地认为儿童画什么像什么就是美术教育高质量成效的认证。这种社会和家长的功利性思想,最终也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育中会逐渐偏向于基础美术技巧的教学,而使得学前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二、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幼儿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提升教师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毫无疑问应该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无论何种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重要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积极加强幼儿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提升,由此充分发挥学前美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加强园本研修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促进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培训是提升幼儿教师理论素养的主要途径,而实践锻炼则是提升幼儿教师实际教育素质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本园”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丰富的园本研修,让教师能够边研习、边实践、边改进地持续自我提升。
        (二)加强活动方案设计,促进儿童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协同发展
        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学实施前的活动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的方案设计,基本决定了后续的美术教育的方向。因此,在活动方案设计中,我们就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基础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和谐统一,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在活动方案设计中,我们应从目标、内容、准备、过程四个角度来促进基础技能和创造力的共同发展。在目标设计上,我们要注重避免三种极端的教学设计。第一,我们要避免单纯地进行美术基础技巧的学习,第二,我们要避免单纯、片面地进行儿童创造力的引导和培养,第三,我们则要避免将基础技能和创造力对立起来。我们应该在充分调研、掌握儿童当前具备的美术素养基础上,设计难易程度适当的目标,兼顾基础技能和创造力,整合两者的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基础技能和创造力的协同发展。在内容设计上,我们要注重美术教育和生活的联系。艺术只有源于生活,才具有良好的生命力。学前美术教育,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儿童通过对事物美的发现,从而提升自我的美学素养。当儿童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审美冲动,从而对美术创作有深刻的审美感受,最终达到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融入美术作品,创作出属于自我的美术作品。如此,儿童的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准备设计上,则要注重体现美术教育的趣味性。教师自身要做好知识储备,确保自身的能力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还要重视儿童当前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确保所准备的教学内容与儿童的既有经验和能力能够匹配。
        三、结语
        素质教育下,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幼儿阶段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其对儿童创造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红辉.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3):119-120.
        [2] 彭杜宏,周甜甜,刘电芝.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与早期差距[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9(04):38-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