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 韦子李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韦子李
        横县石塘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保证知识讲解的质量,同时还应该进行情感教育,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所以本文则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难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初中阶段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策略
        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已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初中生在信息获取上的途径也更加多样,但是由于其正处于心身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接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就可能出现不正确的行为,这也就会对其正确道德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阻碍[1]。而在初中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专注于学生道德观以及法治意识的科目,其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方法的选择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就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现如今,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教师就必须将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以及趣味性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进而就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难题
(一)应试教育的思想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束缚
        在学生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等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家长往往将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而学校在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时也一直是通过考试来进行,此外在进行课程的安排时往往会将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作为重点学科给予其更多的课时,而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就受到了一定的忽视。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重要性也开始被人们认可,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教师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教学活动的开展时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重视,进而也就阻碍了课程积极作用的体现。
(二)情感教育得不到重视
        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容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来单纯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到较为乏味,无法对相关知识产生一个深刻的理解[2]。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就应该将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实践来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深化,如此一来就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而这其中情感教育则是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的有效方式,通过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学生就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在行为以及思想上所存在的错误,进而其就能够有效的实现知识的内化并且其自身素养以及道德品质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由于在初中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往往并不受学校与教师的重视,所以在课时安排上其所占用的课时也较少,但是其教学内容却较为丰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存在着时间紧张、任务繁重的问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师往往都会使用讲授式的方式来单方向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这一单一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受到打击,并且其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也会逐步降低。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为此,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进而使用更加多样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并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这也就可以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二、初中阶段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的方法
(一)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缺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就使得课堂氛围较为压抑。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这样学生在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中就能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相较于其他科目而言,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中的内容往往都较为枯燥,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也很难调动起学习兴趣[3]。为了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师就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为学生带来一个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进行法治方面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法治方面的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法治与我们生活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并让其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其的法律意识。再例如,在进行亲情方面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视频,比如孩子生病时父母焦急的抱着孩子寻医问药等,通过这种视频学生们就能够深刻的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以及家庭的温暖,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其就会对教学内容产生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而这也就有利于其感恩之心的培育。
(二)情感教育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往往忽略了其与实践的结合,如此一来学生在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时就会感到较为空洞乏味,其自身情感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调动。如果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那么学生就能够对相关知识产生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而且其在今后的实践中也能够更好的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因此当教师在使用案例进行知识点的深化时,必须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其自主的进行交流与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高效的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例如,在进行友谊方面的相关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以现在初中生较为热衷的网络交友作为切入点,来对某一学生在网上交友时发生的事件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其相关做法进行思考并评价[4]。由于对于初中生而言,网络交友已成为一件较为普遍的事。大部分学生都有所接触,所以他们在对这一案例进行思考时就会发现其与自己的经历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进而其探究兴趣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所以说,如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对学生身边所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了一定的使用往往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来展开思考,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对学生的科学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所给予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在不断的提高与发展的过程中树立信心。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时一直是以其成绩来作为唯一的依据,这种较为片面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自身能力以及道德素养,并无法全面的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就必须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的依据更加多样,以此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思想以及道德修养上所存在的不足,不断推动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总结:综上所述,为了使现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课程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给初中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的运用情感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得到有效的调动,进而使其更高效的进行学习,促进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学芳.浅谈主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1(10):49-50.
[2]上官天水.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案例的选择与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3):17-18.
[3]马绍霞.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3):103-104.
[4]王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一体化[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95-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