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室内乐中古筝课程教学的艺术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刘菀青
[导读] 古筝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刘菀青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古筝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以中国特色为主要风格特点。民族室内乐是学习音乐内涵最有实际效果的方式,在演奏操作过程中,演奏家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配合,当古筝与不同器乐之间进行融合时,就会发展成为民族室内乐器乐组合形式。本文以当代中国民族室内乐中的古筝艺术作为探究对象,对古筝课程的教学形式、当代教学现状的趋势与不足以及未来发展动态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族室内乐 古筝 课程教学
        中国民族室内乐主要的演奏形式是小型器乐组合,它的主要表演形式为齐奏,比较强调音乐的意境和对音乐的感受,并且注重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在各类专业音乐论坛中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形式的发展也日益成为当代专业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的重点关注对象,作曲家们借鉴西方室内乐技法与运用现代民族器乐演奏技法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丰富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使现代民族室内乐以其灵活多样的器乐组合方式丰富了音乐的表现空间。
        从古筝的发展历史来看,长期以来是以合奏主要的演奏形式,所以比起以往的传统民乐合奏作品,这些民族室内乐的音乐作品专业性较强,和声、织体、节奏等元素运用的也更加复杂多变。在室内乐中古筝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现代作品的视奏能力和演奏能力,从而提高不同室内乐作品音乐风格的掌握能力,形成良好的重奏表现意识与演奏意识,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为民乐表演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以及音乐综合能力知识的积累。
        古筝的定弦完全是按照中国的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创造的,在古筝的创作中,一般是遵循五度叠置和弦的创作原则,这样的构成让中国风格更加明显,民族色彩非常浓郁。古筝由于琴弦的结构以及演奏技法等因素的特殊性,可以演奏出丰富多彩的节奏以及不同跨度的音阶,这样不仅能创作出不同的意境,也能描绘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古筝中拍击弦、拍击琴盒的技法是模拟打击乐器出现的;使用弓弦去拉琴是模拟拉弦乐的奏法;通过在筝上加上琴马采用边演奏边移码的方式获得更丰富的演奏音高;抱琴演奏、一人同时演奏双筝等创新奏法。
        古筝在现代民族室内乐的曲目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经典现代民族室内乐作品、新创作的现代民族室内乐作品和学生原创作品。经典现代民族室内乐作品是各个作曲家创作的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在理解上和作曲手法上相对成熟,能给演奏者带来继续挖掘的内容。新创作的现代民族室内乐作品是演奏作曲家最新的创作成果,这是演奏家和作曲家直接的交流和对话。在对古筝演奏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演奏观念,所以这要求我们要学习和了解最前沿的作品。学生原创作品是一些有创作潜能的学生,在室内乐作品演奏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就会产生改编、创作的想法。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室内乐曲目,都要求作曲家必须有高度的艺术技巧水平,演奏者也必须配合默契,而欣赏者则要比较仔细、用心地“深入”音乐,才能对其中的妙处心领神会。
        所以在民族室内乐中对古筝的学习过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培养演奏者重奏的“听觉”意识以及提高演奏者的音乐表现能力。这里的“听”是对音乐各声部之间的关系进行磨合,不单是指演奏者只对自己的演奏声部进行聆听,一般来说就是对音乐总体的、宏观的理解和把握。以弦乐四重奏为例:由四把提琴组成的四个声部,需要高度的协调一致才能获得纯净的音响,在四重奏这一体裁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声部都在不断地得以加强,相互之间的关系既微妙,又复杂,这无疑给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功地担负起各声部的职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做到密切注意各声部的总体进行,同时又要以某一声部作为调整自己演奏的基础,只有顾及所有声部的构成才能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提高表现音乐能力方面,首先室内乐对于帮助我们提高创造性表现音乐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把作曲家谱成的乐谱变成乐音,还要靠演奏家来完成,即所谓的二次创作。在创作中对于作曲家的作品要求就会更加严格,不止是简单的还原。成功的演奏必然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演奏者巧妙地与自身对音乐的理解甚至还需要创造才能取得成功,正确地理解和创造性地理解音乐是表演成功的重要保障。其次,严格的室内乐训练,有助于准确地把握表现音乐的“度”。室内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重奏,重奏既不同于独奏,也不同于乐队合奏。它是利用几件乐器的组合,在充分发挥其性能的前提下,来表现作曲家丰富的情感世界,室内乐的作品就是为了表现音乐。
        音乐是复杂而又精妙的,要正确理解和准确表现它,不光需要对风格、曲式、体裁等有相当的了解,还需要那怕是最细微的演奏技巧也做得完美无缺的技艺,这就要求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历史”的认识和了解。不管是旋律的进行,还是和声的日益丰富,甚至某一具体的演奏技术或力度记号,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态势。
        民族室内乐的演奏极力讲求协作,着意于刻划音乐的内容,通过每个演奏者的理解来突出作曲家的心思。在声部分配方面虽然有主、次之分,但每一个演奏成员都必须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敏锐的音乐感和协作的能力。那么作为基本练习,以古筝教学为例子,民族室内乐有如下三点重要意义:技巧的训练、音乐的训练和乐队队员的基本训练。
        首先是技巧的训练,技巧不只意味按一定速度把音符奏出来。从难度高的乐句上锻炼只是技巧训练的一个方面。这种单纯方式的锻炼往往会带来不良的习惯。广义的技巧包括如何适应其他乐器的音质和特征等等,也意味着“听”的功夫不只听自己,还要听旁人,而更重要的是听音乐。技巧的训练还包括视奏,特别是集体视奏的训练。视奏主要是要求掌握节奏、音型和乐句、“音乐线条”的进行以及其他声部的进行,培养演奏者的高度敏感。这是极有效用的一种训练。
        音乐的训练中由于室内乐既是重奏,那就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奏者。速度、强弱、节奏等等的基本因素非但要求和谐一致,而所谓音乐训练,要求重奏的每一个成员都了解音乐的整体和每人所担任的声部在整体中的关系和意义。因为重奏没有指挥,每个人既要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又要有互相支持的能力。多声部的重奏更要求注意倾听每个声部的进行和整体的效果。可见演奏室内乐的音乐训练是何等重要。
        最后就是乐队队员的基本训练,乐队队员因为习惯上听从指挥决定一切,很容易有一些“被动”的心理,在较大的交响乐队里,弦乐演奏员为了要听出自己的演奏,会有拉响一些的倾向结果容易养成粗糙的音质,因此没有室内乐训练的队员很容易机械化,丧失独立的“音乐人格”。
        民族室内乐用特有的组织形式在音乐表现上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学习民族室内乐不但可以使自身获得一系列有价值的重奏和独奏技巧,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音乐和准确地表现音乐,特别是在古筝课程的教学中,利用民族室内乐的形式,使这种形式具有最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和最丰富的表现力,继续传承发扬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刘文佳.古筝现代室内乐教学实践研究[J].人民音乐,2018(07):54-56.
【2】周天丽.关于现代民族室内乐演奏的实践与教学设想——以古筝室内乐乐曲《乐蜀》为例[J].大众文艺,2018(17):182.
【3】李嘉欣.管窥中国民族室内乐中的琵琶艺术[J].中国民族博览,2020(24):134-136.
【4】卢正泓. 室内乐在中国的发展[D].山东艺术学院,2020.

作者简介:刘菀青(1999.5-);女;汉族;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