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
四川省成都市三十八中学,61000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推动各行业都进入变革期。在此背景下,教育行业也产生了显著变化。当前,社会各界愈发重视高中阶段的教学质量,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考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也是国内教育体制的缩影。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模型开展教学活动,但大多数教师在模型建构进程中却陷入一定误区。本文将简要分析高中生物教学进程中的模型建构误区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模型建构;高中生物;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时,应严格遵循建模与模型思维,强化教学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上述教学策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使其能够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为更好地践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师要运用模型与建模思维,探寻生物学的客观规律与生物学现象。基于此,围绕高中生物教学周模型建构的误区与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高中生物教学进程中的模型建构误区
1.1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建构模型
在教学时间进程中,受课堂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多数教师为保障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很少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构建模型。部分教师直接会省略模型构建过程,直接向学生强行灌输所需要的模型,不会组织学生围绕模型构建步骤进行讨论,也不会引导学生思考模型的应用方式。上述教学活动严重违背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未能使学生明确模型构建的深刻意义,甚至会增添学生记忆模型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比如,在围绕细胞呼吸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通常会采取对照实验模型方法,分析种子呼吸引发的滴液移动现象。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将20%含量的5ml氢氧化钠放置在装置A中,将5ml蒸馏水放置在装置B中。在实验活动进程中,教师通常会对种子呼吸所产生的滴液移动情况进行系统性观察。上述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切实理解不同装置中的液滴移动情况,也无法将研究结果向生物知识领域进行推理,难以形成模型迁移活动。
1.2建构大量繁琐冗余的模型,加剧学生负担的误区
通常情况下,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为强化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通常会在知识讲解进程中将系列模型提供给学生,推动学生结合不同问题找寻恰当模型,达到问题解决目的。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生物教师通常会督促其记忆多个模型,使其在考试活动中结合具体题目的类型套用不同的模型。
但这种教学策略会使得同一知识点衍生出多个模型,加剧学生负担,难以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围绕对光合作用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研究时,通过建立曲线模型,可提升问题的处理效率。但是,教师通常会提出表现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两种模型。与此同时,在实际的问题处理进程中,教师也会结合不同变量提出不同类型的分析模型,导致学生需要学习过于冗长、繁杂的内容,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比如,在恒温密闭空间内放置植株叶子,通过调节适宜光照强度下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讲解时,若教师针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变量提出理论模式并进行解答,则偏离问题解决的本质。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只需应用真正光合速率曲线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无需多余的理论模型。
2.高中生物教学进程中模型建构的有效策略
2.1强化学生的主动模型建构意识
在生物实验教学进程中,教师应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督促学生积极投入到模型构建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模型的完成构建过程进行学习,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例如,在探究细胞呼吸类型时,教师应推动学生构建密闭容器对照模型,用于研究葡萄糖培、葡萄糖、NaoH等细胞的呼吸情况。完整的生物模型构建过程通常涵盖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假设、性质表达、实验验证、模型完善,上述各环节均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进而推动学生深刻认知模型生物知识,了解其客观发展规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知识。
2.2简化复杂模型,减轻学生负担
将模型构建与生物学科教学相融合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生物学科的发展规律,系统性学习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紧抓生物学知识的本质,简化复杂模型,教师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可围绕单一知识点构建多个模型;相反,教师应推动学生探寻事物本质,尽可能运用概括性的模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生物知识的有效迁移,推动学生生物学科思维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在构建模型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模型构建过程,使其能够积极探究生物物学现象,进而增强学生的模型构建速度,强化企业模型思维,充分展现模型建构对于生物教学的积极意义与教育价值。此外,教师也要脱离模型构建的应用误区,认真钻研模型构建的教学方式,切实增强生物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全面强化学生的生物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意识到模型建构对于生物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深入发掘生物教学进程中存在的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建构模型以及建构大量繁琐冗余的模型,加剧学生负担的误区;通过强化学生的主动模型建构意识,简化复杂模型,减轻学生负担,切实增强模型建构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锦清.浅谈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存阅刊,2018(16):71
[2]张英.建模思维在发展生物核心素养中的应用[J].高考,2017 (18):8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