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李素云
[导读]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最为关键的课程教育之一

        李素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一团学校  844004
        摘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最为关键的课程教育之一,因为其直接影响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并且对于部分无法升入高中教育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接受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性环节,我们要极其的重视。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同于其他的知识性课程,其教学场所多在生活的实践中。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必然性以及可行性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前言: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高级阶段,也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关键性的总结阶段。初中教学的任务不仅包括学生知识的教学,还包括逻辑思维、抽象能力、表达能力等,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需要的基础能力的锻炼,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这是使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以后为社会主义做出奉献的必要条件。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于知识型课程的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驳杂而且环境更广阔。讨论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情况,更好的指导一线教育工作,是本文的宗旨。

一、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1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是高等教育中思想修养与法治基础课程的先导,其中,道德的教学是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过程,而法治教学是学生社会协作性和公民意识培养的环节。所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更是贯穿人一生的基础能力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活、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更加规范的与人进行协作,总的来说就是锻炼人自身的能力并培养社会化的能力。从社会化教学的角度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做一个符合道德规范的、遵纪守法的公民,而这些目标在课堂上通过卷子来考核,所得出来的分数的效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用来检验教学成果的地方本就是在生活中。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言行举止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的要求,那么才是真正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取得了成果。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绕不开生活化的话题。
        
1.2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法
        生活化不仅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也是重要的培养方法。初中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除了新信息的接受之外,更主要的其实还是不停的实践和试错。

相比于其他的可以通过做题来不断巩固的课程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如果只放在课本和练习本上来巩固练习则显而易见的有“纸上谈兵”的嫌疑,而且获得的成效不明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下,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认识的来源与基础,通过一线实践活得的直接经验再与通过课程学习的间接经验相融合,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放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来说,与人交流的课如果缺少了人的因素的参与就会变得没有直接经验的获得,从而降低了课程学习的效率。
        
二、生活化教学的可行策略
2.1以生活化为教学资源
        生活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看更是这样。教材中举例用来赞扬或是批评的案例都有标注于来源,虽然放在教材上有一定的陌生化,但是其实质还是来源于生活。同理,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大量的同教材举例相类似的案例可以用来当作教学素材,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比如可以让同学们记录每天所看到的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或者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积极行为,在课堂上组织同学进行讨论,一方面以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例子为素材更加有可信度、更加的能加深同学们的记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同学关注身边人的行为,增加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投入。
        
2.2以生活化为教学目的
        上文已经论述了,生活不仅仅是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养成的场所,也是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检验的场所。一个人只有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遵循自己所想的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并有“慎独”的精神,把道德与法治观念的要求内化到心理,才是真正的达到了要求、完成了教学目的;如果学生只是会口头回答或者是笔上作答,而在生活中不实际运用,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其实没有真正的达成应有的效果,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生活之中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外化表现,多从暗中观察或者是从多渠道观察,让学生自然的表露自己的观念。不要只是在道德课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或者是风风光光的家访,这些步骤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一定要树立生活才是道德与法治观念的落脚点这一原则,从细微处进行我们教学的补充。

总结: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是教学的必然目标,也是生活化教学场景中不可替代的方法,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有着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生活为教育资源和以生活为教育目标两个角度来进行生活化教学方法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秀玲.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家长,2021(07):115-116.
[2]刘艳东.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1(06):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