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为生
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 2254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意识正在初步萌芽的形成时期,所以,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红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品质,提高本土红色基因的知识储备量,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我国红色革命等等知识,将本土红色基因来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接受渲染,小学教师应该整合各种教材知识以及本土红色基因,让学生从小接受红色革命的洗礼,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红色基因;
在当今的教育过程当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的部分就包括学生自身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自身的道德教育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可以突出体现出来。道德教育包括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学会帮助他人,具有热心善良的品格等等。红色文化在道德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道德教育的其中还有一项还包括让学生从小接受红色革命教育,认识红色革命家,认识我国的红色事迹遗址等等,将红色革命意识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红色革命的课程中逐渐增强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一、红色基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教学上,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大多数只是针对于课本知识和教材知识,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对于红色基因的知识,小学教师也没有做太大的文章去对学生进行强调。这样的行为就造成了学生从小爱国意识薄弱,学生对本地的文化以及我国的文化也没有深入了解,没有形成很好的归属感,同时,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小学生从小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一个缺失。所以最新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要更加注重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红色基因教育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红色革命意识。
二、红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保家卫国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包含理想信念、爱国情感、艰苦奋斗、公平正义、奉献精神等。利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发挥其本身的优势,对小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红色教育为立德树人提供精神动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就是通过多种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感化、鼓励;树人,就是通过合适的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改变、发展。当前,我们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从小让他们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对党和国家的正确认识,有足够的理想信仰和爱国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6--12岁的少年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好思想引导主要的课程就是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所以,我们对这门课程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把红色资源特有的教育意义转化为积极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让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体验红色情怀,让红色资源给他们最深的影响和最强有力的震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得到感悟,树立起榜样,以爱国爱党为光荣。红色资源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塑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
2.红色教育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升实效
最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养的核心。”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对于小学教育的思想树立和品德要求,是要求小学生自小就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史有明确的认识,要让他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思想理念,要明白日后的追求,要从小树立起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抱负。并且要让小学生树立好从小事做起,做事落实到行动上,不能有空思想的理念,要让他们做到:一是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誊;二是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有浓厚的热爱家乡的感情;三是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学习革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四是从小要对祖国有深深的敬仰,崇敬祖国,尊重祖国,学会唱国歌,尊重国旗,开展红色教育,即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从饱受欺凌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同时,感知家乡的巨大变化,了解为今日幸福生活而浴血牺牲和不懈拼搏的领袖、英雄模范人物。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可以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影响学生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教学要求。
三、将红色基因教育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整合红色信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一般小学教师经常会根据课本知识来讲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但是在讲述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关于本土红色基因的这一部分内容,只是一笔带过,但是这样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深度挖掘教材当中跟本土红色基因有关的内容,将跟本土红色基因有关的知识给学生一一展现出来。通过给学生展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红色革命思想以及革命发展历史,通过细致的讲述给学生渗透红色基因革命知识,让教材当中的本土红色基因知识充分被利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自己的红色革命意识。
例如:在讲述道德与法治的五年级上册的其中一单元“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单元讲述的主要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书中举了“乘长风破万里浪”“苏武牧羊”“范师赴约”等等这些例子,给学生讲述了“坚持正义”“诚信”和“追求创新”等等的良好品质,这个时候可以给学生举一些革命时代的例子,比如“董存瑞”和“少年王二小”等等这些人的例子,或者给学生介绍江苏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让学生浏览相关图片,了解相关红色历史,让学生通过这些来了解我国红色革命的精神,让学生理解我国由古到今的文化意义的传承,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的文化。通过给学生讲述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红色革命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创新教学形式开展红色教学
我国的本土红色基因是非常丰富的,学生有待学习的空间很高,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课本的内容,给学生尽量全面地扩展知识。在传统课堂当中,教师给学生讲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一般都是只在课堂上给学生口头讲述,但是没有利用实地考察等方式。其实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红色基因的文化,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不能只是靠在课堂上口头讲述,应该让学生多多参加这类活动。比如在春游时可以向学校提议带着学生去参观革命圣地,或者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再或者让学生歌唱关于本土红色基因的革命圣歌等等,学生自然而然进入红色基因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我国本土红色基因形成深刻的认识,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帮助他们充分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
例如:在讲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书中的其中一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给学生一味的讲述课本知识。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比如给学生播放歌曲爱国歌曲比如《红旗飘飘》,让学生通过歌唱提高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然后更多学习关于本土红色基因的知识。或者是给学生朗诵诗歌《祖国在我心中》,给学生介绍我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历史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的变化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的丰富程度。或者可以在春游的时候组织小学生去参观江苏省的中公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通过参观近现代历史遗迹,给学生介绍我国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优秀事迹等等,通过这些来了解本土资源的文化,让学生逐渐形成红色基因革命的意识。
(三)将红色资源融入教育环境
最有效的影响是默默的融入与渗透,校园环境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土壤,学校可以将红色革命教育与校本建设有机整合,开展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传统节日,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可以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宣传长廊,设置主题展板、横额、举办红色展览等形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红色资源的影响,以及对他们的想产生影响,让他们内心受到震撼,可以对党和国家产生更加浓厚的敬爱之情。
(四)将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不同,所以针对他们的方案也不尽相同,可以指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让学生能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地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内涵,尤其是对红色资源的利用,要把握分寸,对于小学生,他们可能由于年纪过小而接受不了过于沉重的话题,所以应该灵活地利用一些方式,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接受这些红色资源的教育。同时,分年级开设国旗国歌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党风校风教育、革命红色精神等红色课程,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诵读红色诗词、演讲红色故事、演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片、畅谈未来的家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传承红色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五)将红色资源融入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体验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内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知识和价值观建构,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深化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访问红色遗址遗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拜革命烈士墓园、邀请英雄模范人物到校讲课等方式。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探访、聆听、交流等多种方式的研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并通过组织我爱国旗、可敬可爱的中国人、我在长大、爱护环境、守护家园、我的家长变化等课程,把红色教育与学生的历史责任担当紧紧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使红色资源让孩子们理解红色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更强的震撼,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爱国爱党的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与健康成才、努力报效祖国的目标统一起来,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当代教育当中造成学生红色基因部分知识的缺失现象,也深刻地意识到了对学生展开红色教育的优势。小学教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整合红色信息,创新教学形式,开展红色教学,以及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红色文化等等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深入的教学,拓展红色革命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有民族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红色革命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一个复杂深入的教育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理直气壮地加以强调和深化,责无旁贷地加以传承和弘扬,大胆进行课堂实践,最终实现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华.浅谈开发地方红色基因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J].学周刊,2018(13).
[2]施彩莲.红色文化融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J].新课程(下),2018(1).
[3]?吕诗曼.浅析红色基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J].南北桥,2019(5).
[4]罗勇,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5]林清明,浅谈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