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梅菊
贵州省黔西县金碧中学 551500
摘要:三教”即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是著名教育者吕传汉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教学理念。“三教”是当前探索如何提升课堂效率的创新尝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益探索。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事关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的问题,要想让思政课真正体现育人的功能,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真正在实践中体现思政课“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和作用。
关键词:“三教”;思政课;运用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培养人才的核心,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相应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辩证思考、体验和表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校现在正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打开思路,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模式,探索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此契机,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三教”理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教思考,引导学生去“想”
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思考,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知识的内在本质,以变化发展的视角来探视各个知识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折射方问,从而能够通过演绎、推理、归纳等的方式,从个别知识中概括出一般知识的原理,或者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培养和开拓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要想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有所获,就要深刻领会辩证思考的内涵,须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学会辩证的处理教材和授课内容,思考教材编写的知识点、面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辩证地处理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的关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以学生为本。同一门课程,受众不同,其对课程的理解受专业背景、基础知识等的影响,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都会产生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凝练教学主题。思政课教材内容庞杂,涉及面广,课程与课程之间又有许多重复交叉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熟悉教材,不仅是本门课程,而是思政课的所有主干课程,只有充分熟悉每门课程的内容,才能有针对性的筛选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精简化,既避免重复,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感受知识的层次感和逻辑性,使学生乐学。
二是优化教学设计。要想呈现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含导入、感知、理解、巩固、提问、小结、作业布置和反思等环节,其中我认为导入、理解、小结和反思四个环节尤为重要。导入应简短但要有吸引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就是教师要充分的讲,把重难点讲透,通过教师的讲,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二、教体验,引导学生去“做”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获得体验,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就是要把对知识的思考空间交给学生,用相信学生能力的思维代替教师的权威思维,尊重人类对辩证思维的认识和发展过程。要让学生在面对新问题、热点焦点时,敢于思考,敢于发声,辩证识别知识的内、外在联系,运用知识内部结构和原理,折射性地解决知识点、面之间的放射性问题。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采取自学心得分享、紧扣某一主题的热点讨论与交流、情景设定、角色互换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中收获存在感与价值感。既是体验,就有成功与失败,成功者往往在下次体验中积极主动;而失败者往往寡言少语,拒绝再次体验。面对这种情境,教师绝对不可以将体验失败视作学生的愚钝而歧视不管,而应加大对他们的关注,多给于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采用灵活、婉转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进行纠正,通过教师的帮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成长。
三、教表达,引导学生去“说”
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获得体验的切入点就是表达,教学中学生有没有学会辩证思考,是否有收获,事实上要通过学生对知识问题的表达及实践参与度来衡量。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知识的储备、专业技能等素养都要通过参与实践和语言表达来实现。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善于发声。做到既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通过表达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如何获取知识?关键是要阅读。传知识的获取需要不断的学习,而学习的基础就是阅读。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只有博览群书,自省反思,总结提炼,才能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提升自己的理论素质。教师要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提出阅读要求: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阅读心得、分享美词佳句、讨论书中热点、提出质疑等以增强学生与人交流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结论:
其实,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进行思考,是否在问题分析、观点提炼、语言组织和表达等方面得到锻炼、获得成长。总之,作为一种探究式、启发式、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理念,问题设置、学生参与是践行“三教”理念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代宇.疫情新闻在思政课中的育人价值及应用原则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5):39-40.
[2]徐新夫.立德树人:在高中思政课中渗透德育[J].启迪与智慧(中),2021(02):98.
[3]周治.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偏差及其纠正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03):94-95.
[4]王莉.试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中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