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减负增效”环境下初中作业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付嫱
[导读]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要挣脱出“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局面,
        付嫱
        广东省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摘要: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要挣脱出“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局面,所以初中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设计中,要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索、探究更有意义、更具价值的事物上,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个人的天性,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方面要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提高他们做作业的效率,让学生真正能从做到“减负增效”,并且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发展自我。顺应这个教育的全新形势,初中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究如何改进作业优化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围绕话题展开简明扼要的分析。
关键词:减负增效 初中作业 优化设计
        当前,“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一味要求学生不断刷题、做卷纸,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入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与实践。在为初中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不仅要有得放矢地对作业地内容和形式有所侧重,并且能真正做到在缩短学生写作业占用的时间。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自主发展。
1.初中作业设计存在的误区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减负”的呼声一直很高,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很少,尤其在相对高年级的初中阶段。究其原因,教师对作业设计存在严重误区,那就是,应试的导向依然占据主导。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的训练量增加、试题做得足够多,学生就能掌握知识,在考试中获得优势。所以在作业设计时,存在不合理现象,如“一刀切”、只注重“量”,忽略“质”等,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吃不饱,另一些学生“消化困难”,苦不堪言。另外,在学生难以摆脱繁重作业负担的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往往只能用简单、粗放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整体情况偏离了“新课改”倡导下的作业设计的初衷。
2.初中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2.1作业内容的优化
        初中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在作业内容设计上,一方面要有针对性,也就是在设计作业内容之初,要将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针对学生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来展开作业设计,并且要注意去除无意义的重复作业;另一方面要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实践精神;除此之外,教师在内容的优化方面还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化,设计不同难度和深度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和学习能力范围内,完成自己的作业内容。初中学科繁多,从初一开始,文化学科就有七门,可以采取3+X的方式来布置作业。3即是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每天安排常规作业。X指历史、生物、地理、道德与法制等学科,以周为单位,要统筹安排时间,分散到不同的时间来完成作业。
2.2作业形式的优化
        传统的作业方式多是课后作业,在家完成。根据学习的过程和规律,可以设置成:前置作业、课堂练习、课后巩固。前置作业即是学习新课前的预习,教师可以设置预习学习单,指引学生在链接已学旧识的基础上,来完成新课的学习。这个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的过程。在新课课堂上,首先结合预习单的完成情况,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情,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动态,把握教学重难点。课堂练习是在课堂授课完成后,当堂完成的小测练习。此举是为了帮助学生当堂消化知识,进行学习上的自我建构。教师通过当堂消化作业的方式,对学生完成作业时效性有一个具体的把握和掌控,同时教师还可以迅速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随时进行调整与优化。课后作业是巩固当天所学设计,可以将作业分为书本作业及创新型作业。书本作业就是以往常规的作业形式,创新型作业则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的作业。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灵活掌握,同时也要灵活运用。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各个小组共同合作一项作业,让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意识等。
2.3作业评价的优化
        作为学生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批改及作业评价方面,要突破传统的只注重结果的粗放式标准,提高对作业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对作业的评价方式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首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洞察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并对优点做到及时的正面评价,同时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和指导。另外,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评价时,应当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要及时进行答疑解惑,让作业设计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除了发挥老师的作用,更要重视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结语:
教师在为初中学生进行作业设计时,要遵循素质教育观的先进理念,采用多种作业设计的形式,在作业内容设计上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通过完成作业来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精神。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钻研能力,重视对学生作业的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从而真正能够实现初中学生作业的“减负增效”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 姚昌远.优化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4).81-82.
[2] 刘占红.形成性评价视野下的科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4.1-64.
[3] 彭刘英.初中科学开放性作业的系统设计与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2,(17).10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