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以我的教育故事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曹婷
[导读] 自2016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毕业至今,我已在乡村教育一线工作了四年。

        曹婷
        湖南省新化县第十一中学 417623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自2016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毕业至今,我已在乡村教育一线工作了四年。提笔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不免一时有些彷徨,纵观整个教育史,从起源、兴起、抑制、黑暗到复苏、发展,她的生命也一直伴随着困惑,却是在不断的解惑过程中发展着。作为一名初招公费师范生,我承袭母校和老师们的教育情怀回到家乡工作。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对农村教育逐步深入了解,我发现自己的困惑感和无力感逐渐增多。破除困惑和彷徨的最佳武器便是理清思路,积极探索,我想这也是我们当下能做和应该去做的。
        我任教于湖南省新化县第十一中学,在校担任过三年班主任,现任七、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同时兼任学校团委书记、书法教研组长。学校位于偏远乡镇,由于经济相对滞后,劳动力大量外出,全校留守儿童比例较高。我当班主任时所带班级共44人,住宿学生24人,占54.5%;留守儿童20人,占45.5%;单亲或不健全家庭人数为8人,占18.2%。此外,学校属于寄宿制学校,每个孩子都上早晚自习。学生在校时间长,学校活动开展少,学生学习倦怠感强。其次,学校留守儿童比例偏高,大部分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父母的陪伴与有效指导,表现出较多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再者,家长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家校合作并不如意。班主任工作是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部分,班主任既要引导学生的全方面成长,又要协调学生与任课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入职第二年,我有幸参加了“为中国而教”公益组织(该组织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获得了外出游学和参加培训的机会。我的工作思路在学习和实践中越来越清晰,教育辨别能力不断增加,教育信念越来越坚定;以下是我在留守儿童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
        1.每学期精心设计开学第一天。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学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学生,在学生心中埋下期待的种子,期待美好的整个学期。如在开学第一天给学生准备一封见面信,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或者把常规大扫除变成别开生面的卫生清洁大比拼,或者,仅仅是师生间平等地畅聊新学期新体验。新上一个台阶,又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与景色,新知识、新老师,他们都是什么样呢?而且有些学生身上似乎也注入了新的精气神,发生了什么呢?畅聊中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对新学期的期待。
        2.细化自主管理,小组合作竞争制
        学生自我管理既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又能帮助班主任分解工作。我在班级实行了小组合作竞争制,即组内合作,组间竞争。首先,我先根据对班级孩子的了解,选取了7名组长,再由7名组长和其他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分组。接着,七个小组进行了团队建设,加强小组间的凝聚力。而后,我细化并提出了小组评比细则,内容涉及卫生、课堂表现、作业、行为表现等多方面内容,组内建设全权交由组长负责。

最后,对于评比结果,我在班内设置了“两箱”——“抽奖箱”和“惩罚箱”,奖券和罚券内容从学生的意愿条上采纳。
        3.丰富班级活动
        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而且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要求早晚自习,学校的课程大多是文化课,活动开展不多,因此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单调。著名教育家杜威十分强调活动课程,活动无疑对于学生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无力改变整个学校环境,我只能尽力组织班内学生开展活动,充实课后时间。(1)自策划、自组织读书会。受“项目式学习”的启发,我把读书会变成了学生的“项目式”活动。读书会每两周举行一次,这两周内,学生自主完成主持人选拔、流程策划、人员安排、教室布置等各项准备工作,我适时提供意见。(2)“一角钱,十分爱”创意班展,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各种材料,设计自己“表达爱”的创意作品。为了激励孩子们认真设计作品,我还要求从班内投票推选出优秀作品,开办班展。班展的布置和安排,同样由同学们自己组织,原则是人人有事做。这样,既能丰富孩子课后生活,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又能让孩子与家长产生一些情感的互动,并且班级凝聚力也在最后班展活动中得到增强。(3)每日记录与反思活动,学生的成长最关键的还是学生自己的成长需要,孩子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自我教育能力,对自己每天的学习生活进行记录,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也是获得自我认同的一种重要方式。
        4.特殊孩子的转化
        我所带班级中特殊家庭孩子占近20%,反映出的行为问题较多,还有少数健全家庭的孩子,问题同样不容小窥。班上有位孩子,课堂之上冷漠不语,课堂之外抽烟打架,一句话让他不爽便抡起凳子,不小心碰到他便不由分说地挥起拳头,大冬天把同学被子扔进所......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想取得家长的配合,但得到的回应是:没时间来学校,让孩子自生自灭。甚至放言:“学校敢把孩子送回去,他就敢到校门口把这车砸烂!”这是个充满冰冷和戾气的少年,隔三差五的惹事以及家长的不理解让我在初任职时曾几度害怕、痛哭、想要放弃,但学习和阅读让我学会了尊重与理解。孩子的冰冷与暴力正是家庭的长期影响造成,虽然家庭完整,但孩子父亲与他沟通的唯一方式就是强硬冰冷的语气和拳头。我要做的是让他看到和学会温和的交流方式,通过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流,我对孩子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随着长时间的关注、理解与关怀,这名孩自脸上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几乎没有再与学生发生矛盾,老师和同学有需要时,他经常第一个冲在前面......他在纸上写:“遇到曹婷老师,是我最开心的事。”我想,遇到他,也是我教育路上的珍贵。
        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琐碎又重要。我在能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后,便能从学生问题中抽出身来,进行更多教育思考:
        1.反观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成长历程,入职后的学习和培训起了关键作用。而现在,许多社会招聘教师在确认被录用后,往往只经历短期的入职培训,便走向工作岗位。可想而知,非师范出身的他们如果任职班主任,会面临什么?而且,通过前面对我所任职学校情况的介绍,在农村学校,很多年轻教师走向工作岗位时通常会被安排当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岗位的职前培训和职后继续教育,还需加大力度。又或者,班主任工作是否可以专职化?
        2.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班级管理是否应该尽量细化?一方面,此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间,班主任精细的管理有利于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形成细节意识。另一方面,班主任管得过细,又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该如何取舍?
        3.关于家庭教育,学校是否应该将手伸长,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又如何将指导落到实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