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教学"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朱伟慧
[导读] 德育教育的主要方面是道德与法治。而老师选取思辨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
        朱伟慧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   226412
        摘要:德育教育的主要方面是道德与法治。而老师选取思辨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能够培养他们初步辨别对错,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感召出他们的自观能动性及创造性,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完成了从领导者过渡到引导者身份的转变,开始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与思想素养的栽培。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于莘莘学子养成好的习惯和提高学习质量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并在一个集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思辨;教学模式
        引言:思考与辨析能力是孩子学生时期不可缺少的能力。小学老师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们优秀的行为处事,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尤其以小学班主任更甚,他们很大程度会决定孩子一生的走向,因此,一个好的班级管理尤为重要。该文不但讲述了思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几条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小学时期培养孩子思维与辨别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道德法制教育的迫切需求
在小学的课程中,老们们可以根据课本内容结合相应的情景给孩子们教学,引导孩子对其内容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辨析。要让他们意识到事物发展都是有两面性的,从而逐步辨别是非,提升自身的对世界的理解。无形中培养了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2.提升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孩子是班级的主体,学习需要孩子发挥其本身的思维力、实践力提高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思考与辨析能力,能够让孩子对善恶美丑有初步辨识能力。
3.有助于培育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思考与辨析能力,其中思考是辨析的基础,而辨析是思考的最终结果。老师对于学生的成绩以及学习习惯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能够高效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对某些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进行教导。这些对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4.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思辨是学习的基础。通过学习,孩子可以掌握诸多文化知识。而通过思辨,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日常讲习中,老师要积极地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教他们正确的辨别是非,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二、道德与法治课中思辨教学模式的建议
1.课前准备要充足
老师要在详细解读教学内容后,合理安排趣味性较强的教学资源,如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讲习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思考与辨析能力。
2.应用多种方式讲习
老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结合书本内容与孩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教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能够提升孩子对学习的新鲜感,让孩子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与辨析,无形中提高了孩子思辨能力。老师也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在活跃课堂氛围中,以此来增长知识和加深孩子对课本内容的记忆。老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然后全班同学一起商讨,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渐培养孩子的思考与辨析能力。
3.老师为孩子创设思辨情景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思辨的情景模式,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而关于思辨教学情景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情景模式的创立要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熟悉感,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独立冷静的思考与辨析。其二,教学情景的创建一定要与课本互相关连,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的意识,从而掌握学习、管理的主动权。
4.老师做好日常授课的总结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快速就能取得成果的事情。为了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成果,老师还应当做好日常授课的总结反思。一方面,在每堂课开堂之前对课堂讲习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课本知识讲习完成之后,根据孩子思辨能力的积极性和课堂反馈程度等,对自己教学成果进行评估。老师通过评估才能感知到自己教学中的弊端,并以此为根据为下次授课优化课堂讲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老师要踊跃参加校园内的教研教育活动,与其他老师就教学内容开展深入性的探讨交流,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秀经验,然后根据自身的不足,研究出一套适合其自身的授课方案。例如,日常授课中,为了能使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思考与辨析,意识到本身的优点与不足。老师可以与其他老师互相交流,从而采取合作教学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日常讲习中,老师可以安排孩子两人一组,互相了解,指出对方的优缺点。这样能够让孩子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顺便教导他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结束语:在小学的教育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采用思辨教学的方法,不但能培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品质以及思辨能力,还能在大幅度的促进教育成果。要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班主任平时管理中需要尽可能规避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因而班主任要秉持为孩子尽责,为教育尽职的精神,耐心了解班级中每孩子的心理,尽早与问题学生积极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史俊华.构建简约、思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 名师在线,2018(29):21-22.
[2]孙邑.创设思辨情境 培养思辨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践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8(18):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