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故事教学法启蒙小学低段学生道德情感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赵海茹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
        赵海茹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二小学校  833699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道德与情感的启蒙,以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经验,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故事教学法灵活应用其中,启蒙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情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生;道德情感
        引言:故事教学法在启蒙小学低段学生道德情感中,不仅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还可以带领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一、小学低段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
        (一)矛盾不稳
        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生活与学习经验较少,思维、情感、技能等还处于发展阶段,再加上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道德情感具有矛盾与不稳定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如果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对集体、他人表现出积极的关心与热情,且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自强不息,低段学生也会表现得非常热情与正义。反而身边的环境极为消极,学生的道德情感也会随之转变。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与情感会极为不稳定,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小学低段学生,喜欢从感性的角度思考与认知万物,因此对于身边的人或事,容易流露出忽冷忽热。比如因为某一句话,与同学、朋友、亲人等发生争吵,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也会因为某些事物不好的一面,影响学生对其积极、正面的了解。
        (二)直觉敏感
        直觉敏感,也是小学低段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之一,且非常明显。而这些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主要表现在:小学低段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感,因此在群体生活中,就会产生紧张、畏惧的心理。也容易被某些事、某些话所中伤,最终走向不正确的方向。然而如果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集体的关心与温暖,就会增强学生的直觉体验,感染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依附从众
        依附从众,也是小学低段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低段年龄的学生,对于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理,因此模仿能力极强。如果身边的人做了某一件事情,就会主动去模仿,但是尚未认知到其正确与否,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形中养成一种习惯。第二,年龄较小的学生,其道德情感处于启蒙与发展阶段,因此就会非常依附于父母、教师以及同学。对于教师,能够做到彬彬有礼;对于同学,能够做好团结互助。
        二、故事教学法培育小学低段学生道德情感的方法
        (一)活用教材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里面包含着大量的文字与图片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将其改编优化,以简短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听讲故事,一边思考想象,实现教材内容的灵活应用,快速激发学生兴趣。在故事的讲解中,就可以获取学生真实的心灵感悟与情感体验,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最后,教材内容的故事化改编,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后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方式,以声乐、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故事讲解,以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简单易懂的故事中,发表自身观点与想法,增强自身的认知,培育正确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大自然,谢谢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深挖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因素,进行故事的创编,然后分享给学生。如:先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大自然的图片与视频,吸引学生眼球。接下来为学生讲解一个趣味故事,如大自然是无私的,给予了我们很多珍贵的礼物。有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多彩的植物等等,请大家展开思考交流,谈一谈我们如何接受待燃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呢?我们同时又该怎样回馈呢?最终启蒙学生感恩自然、热爱自然与生活的良好道德情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引入童话故事
        小学生的好奇心浓厚,想象力丰富,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童话故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领学生展开无限遐想与思考。第二步,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童话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童话世界中,将现实生活与故事紧密联合,最终启蒙学生的道德情感。再加上很多童话故事都蕴藏着很多正能量,能够快速感染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不做“小马虎”》教学活动中,教师旨在养成不马虎的习惯,从童话故事《马小虎历险记》中寻找自身马虎问题产生的原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领学生展开无限遐想和思考,通过分享金点子,告别小马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马虎的危害,激励学生将学习做事不马虎的道理内化成行动,完成知行统一的过程。在童话故事的选择上力求精益求精,力求儿童化,生活化,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道德认识,促进形成道德行为的目的。
        (三)结合实际生活
        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并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而实际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情感素材,且与学生联系密切,可以创编为多元丰富的故事,可以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节日习俗、传统文化,选取生活中的小故事,将其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道德与情感,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可靠的保障[3]。其次,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浓郁的生活情境,然后进行故事的讲解与分享,带领学生展开思考、想象、交流、实践,挖掘其中的道德与情感因素,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最后,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实践探究活动,比如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校庆等途径,进行正面故事的讲解与分享,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故事的讲解。如:曾子杀猪故事,就流露出了曾子的言而有信道德;孟母三迁故事,流露出了浓厚的母爱之情。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与想法,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从矛盾不稳、直觉敏感、依附从众三个方面,对小学低段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并且具体阐述了故事教学法启蒙小学低段学生道德情感的策略,希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活用教材内容、引入童话故事、结合实际生活等策略,启蒙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潘虎平.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32-33.
        [2]陈利杰.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20(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