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 周雪
[导读]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非常丰富,

        周雪
        荆门市楚天学校  448000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非常丰富,“生活即教育”“创新型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终身学习”都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地学习、理解、实践。
        本文主要论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并能利用身边的物品创新创造乐器,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更好的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且在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身业务及品德能力的情况下,透过音乐更深入地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从而能成为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美育教育课程。
关键词:学习兴趣  节奏   联系生活  培养创新  终身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那如何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观地希望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总结如下:
        一、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在课堂的开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加快学习的效率。如在《拍皮球》这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将同学们带入到运动场,你知道的、看见的有哪些运动?你会拍皮球吗?并让他们亲自演示拍皮球玩一玩,看谁拍的好。整个过程,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参与,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好得铺垫。
        二、善于观察发现,培养节奏感,使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
        1、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青蛙的叫声、下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等等。聆听这些声音不仅是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倾听,为听音乐也埋下了伏笔。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就会发现这种声音在不停地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又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2、模仿。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如说话的节奏、走路的节奏等,主动地去寻找各种节奏,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并用敲击、拍手等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反复倾听、理解和感受,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已能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学好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帮助歌曲理解并促进演唱中歌曲情感的表达。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所想表达的意图和情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适当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直观感受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音乐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并体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讲述国歌的来历,国旗的意义,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并说一说自己亲自感受到的变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而在理解音乐后,进行演唱时,学生通常又会忽略歌曲的情感表达,只属于“口头唱熟了”“会唱了”“大致会唱了”可以一起合唱而已,缺乏表现力,完全忽略了歌曲的情感表达。因此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理解体会音乐,建立画面感,投入到歌曲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达才会更完整、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学会利用物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农村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条件有限,教具不完善,所以学生对乐器的使用并不充分。那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要学生善于发现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成乐器并使用。如玻璃杯装水,可以模仿三角铁的声音;饮料瓶装沙,可以模仿沙锤的声音;还有笔、桌子、凳子等一切可以利用发出声音的物品,并用这些制作而成的乐器,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为歌曲伴奏。
五、在音乐教学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古话说:“先成人再成才”,做任何事都要先学会做人。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能只做书本知识的搬运工,学生也不应只读死书。在音乐课中,教师透过音乐传授更深层的做人的道理,且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引导,学生也应先学做人之道,共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德之人。
六、终身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孔子曰:“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每节课就那么点知识,教师如同嚼咸饭,失去教学的激情,学生也失去学习的兴趣,当是误人子弟。唯有不断进取,才能体会其学习之乐、教学之乐。
        在近一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掌握、复习巩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摸索到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方法和见解,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其实,还有许多方法有待我们去学习、研究、探讨,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教学职责,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湖北教育出版  周洪宇
                   2、《音乐课程标准》2016版
                   3、《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浙江大学出版 梁博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