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欣欣
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三年前,我来到桐城市青草镇某中学进行教育教学实习活动。
学校位置偏僻,教学设施简陋。好在环境出乎意料的恬静,爬山虎爬满了整个教师宿舍,郁郁葱葱,远远看过去,静谧又质朴。
实习指导老师姓张(本文所涉及人名皆为化名),是一名在这里执教23年的老教师,头发已经花白,笑嘻嘻地对我说:“你来得很合我心意,最近身体不好,我带的两个班就都交给你了。”说着把课本、教参、作业一股脑给了我。我当下就惶恐不已,在我坚持下,张老师答应给我上一节观摩课。
在张老师领我进教室那一刻起,我就见识到了七班孩子的“威力”,个个活泼过了头,跳脱到随时失控。班级毫无纪律可言。那一节课,我震惊于张老师操着一口顺溜的方言给学生讲课;震惊于他必须时刻呵斥“安静”,学生才能安分一小会;震惊于一个班只能看到第一排几个女生是在听课,其他不是睡觉就是聊天。这些现象着实打击到了当时满怀职业理想的我。我以为自己来这里是为了获得教学经验和操作技能,却不想碰到了这样一拨“泼猴”,以及急于把“泼猴”转手的老师傅。我只能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这一切。
课后张老师递给我一把办公室钥匙,“小梁老师,两个班的语文,七班你见过了,是个“烂摊子”,你只要管好纪律就行了;一班是重点班,进来的都是尖子生,你要在教学上多花点功夫。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你年轻,我是有点力不从心喽……”
张老师果然对我足够放心,自那以后,就难见他的身影了。
每天晚上,我趴在破旧的课桌上,喝着永远泡不开茶叶的水,摸索着备课。学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平时上课只能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真如张老师所言,一班的学习氛围很好,我只需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就足够了。最让我头疼的莫过于七班的学生: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时间,在一班顺利完成的教学任务,拿到七班竟连五分之一都完成不了!我尽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和故事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手机下载与课文相关的歌曲和图片,分小组朗读比赛……绞尽脑汁地想把他们拉到语文课堂上,但收效甚微,我心里紧绷着一根弦,担心这个随时会陷入混乱的班级。
真正使我们之间建立起默契关系,源于一次冲突。
“大家想不想知道林妹妹和宝哥哥木石前盟的故事?”
“老师,我们想听小鸭子的故事!”王子健接话。全班哄堂大笑,接着课堂不出意外地失控,趴桌子的、下位子的、扔纸团的……面对这种状况,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冲他们发了火,“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好好坐下来听课呢?我不想拿你们和别人对比,因为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花朵,只是还没到开放的季节。我用耐心用爱心来浇灌你们,结果你们就这么回馈老师,对吗?”
“梁老师,我们都知道你是个好老师,你刚来,才说喜欢我们。只要考过试,你就只会喜欢一班了。我们是差班。”坐在角落里的董玉小声回答。
教室一片死寂。
我因为他最后一句话,心绪激荡,差点流出眼泪,沉默许久,我开口:“同学们,今天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接下来,我们举办一次语文班级活动——说说你对学习的看法。刚刚董玉同学说过他的观点了,其他同学有话要说吗?”
“老师,我学习太差了,我爸说让我高中毕业就去学厨师,我现在就是混等毕业,我也知道这样不好。”
“梁老师,我想学好,可是因为中考生病了,没考好分到了慢班,现在想学可是没有好的环境。”
“老师,我也想学好,但是看书不看书,我都没有进步,就放弃了!”
……
下课铃响了,这群平时恨不得上天入地的“小猴子”们却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好像在等待什么,我触到了他们稚嫩又敏感的心。“孩子们,老师在接手你们班的时候就知道你们基础不好。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你们活泼开朗,老师每天都能看到你们的笑容;你们团结友爱,运动会上接力赛跑,哪个班都不如你们默契;你们细心体贴,老师嗓子不好的那几天,偷偷放在办公桌上的含片,我知道一定是我们班某位同学的心意。谁说你们是差生?以品德来评判,你们都是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可以改变提高的,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而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孩子们,你们不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老师,就是偏偏喜欢我们七班……”
接下来,我主动承担了七班的班主任工作。陪他们一起早读,开始班里只有几个学生读书,看到我坐在讲台上大声朗读课文,慢慢也都开始捧起了书。上其他课时,我也常在窗边观察他们的上课情况,哪些学生表现很好,下节课我就会着重夸奖一下,并且发给他们一个笔记本,扉页写上鼓励和祝福的话,其他学生便争先恐后抢过去传看。晚自习,我陪他们一起上,他们看书,我备课,那些经常翘晚自习去网吧的学生,也开始老实起来。渐渐地,班级纪律终于开始正常起来。半个月后的月考,一班的语文仍然保持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最让我欣喜的是,七班竟然摆脱了是年级垫底的命运,各科成绩都有所提高。年级主任找我谈话,表扬我工作上的努力。我趁机跟他提了一个要求。于是,在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校长通过广播,表扬了几个进步明显的班级,其中,包括了七班。自豪和骄傲从他们脸上溢出来。
人,可以拒绝冷漠和虚伪,却无法拒绝真诚和真情。我知道,我用“爱”这张通行证,走进了这个“无法无天”的班集体,走近了这些渴望得到关爱和认可的学生们。
两个月的实习期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来到张老师的办公室,提出想继续留在学校一个月。老人扶了扶眼镜,有些意外地看着我:“小梁老师,你不嫌这里条件艰苦,学生调皮吗?其他实习生可巴不得离开的。”我笑了,“张老师,这里环境很美,孩子们真实可爱,虽然我不敢保证多待一个月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至少我想用我的行动告诉他们:老师很爱他们,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早上去教学楼的路上,常常可以碰到觅食的松鼠,见人走近,也不着慌。歪着脑袋看你一眼,悠哉地钻进旁边的树丛里去了,它清澈的眼神投射出的纯真,像极了这里可爱的孩子们。那些日子,我过得劳累、充实又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我时常问自己:虽然有了“知识”的种子,但是“情感”的土壤和“爱”的雨露都具备了吗?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切实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才会相信你所说的话,才会乐学你所教的学科。让学生信任你,乐于亲近你,你必须在上课前准备好笑容和爱意,掬一束阳光走进课堂这个温暖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