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   作者:覃薪愈
[导读] 在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覃薪愈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深圳龙华小学,广西河池    547400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        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既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递,也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创作中进行自由且真实的自我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教学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加以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此锻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立足学生的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设计极具针对性与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内容进行自我感受的表达,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一、加强个性化写作指导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学生作文写作的启蒙者,教师对作文写作技巧的讲解形式、内容、语言、思想、兴趣等,对学生的作文写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教师要秉持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紧紧把握“个性化”特点,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水平。对教师来言,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作文写作中,学生之间的认知、理解、情感各不相同,导致学生的作文写作方向、角度、思路各不相同[1]。为了满足学生作文写作个性化需求,教师要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教学策略定制,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
例如,在写作练习中,教师让学生以“春天”写一篇课文,因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写。教师应针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作文写作教学策略,采用“举例子”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看到的植物,学生会回答“小草发了牙”、“小树变绿了”,教师以此类推,引导学生看到的田野、小山、河流等等。“举例子”的作文教学方式,让没有写作思路的学生变得“豁然开朗”,从而激活、理顺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写作练习任务,达到写作练习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作文写作中,教师应贯彻落实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理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写作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
为了提升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文题目”,这是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措施。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在平时学生比较喜欢想象。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文题目。个性化的作文题目能够凸显学生的个性,并且能够拓展作文题目范围,发散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2]。


例如,教师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开放性较强的作文题目,如“我喜欢的…”、“一个苹果”、“朋友”等等,这些作文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特长、生活等各个方面,自找角度进行作文写作。学生在作文写作时,能够充分的发挥写作自由,可以自由选材、自由选择写作手法等等,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个性化写作的习惯。另外,教师对在写作练习中有“奇思妙想”的学生,要积极地给予鼓励、支持和奖励,引导学生独立依照自己的写作思路完成作文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让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加以了解和感受,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挖掘写作灵感,进而充分挖掘写作潜能,锻炼写作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密切观察、深入了解生活,如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观察动植物或参加种植树木等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尝试将自己的参与感受转化为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质量;或者是向学生讲授怎样用精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创作,不限题材与字数,充分发挥联想或想象,让学生在自由创作中获得个性化写作水平的提高。当然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将感想转化为文字,有效传递自己真实的情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写作水平。

四、善于观察生活
        创作的源泉来于实际生活,文章如若脱离实际生活,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不起推敲。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在确定题目后做到文思泉涌、思路清晰,而素材的积累强调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进行积累。小学阶段的学生因所处环境、个体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对生活的观察角度也不同,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有利于写出极具自己个性的文章。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个性化教学环节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的事、人、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3]。比如:学完课文《找春天》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春天的样子”进行写作,启发学生想象春天的样子以及冬天过后的动物、花草、树木有怎样的变化等,或者是在上下学路上对路边的景致进行观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加以记录,作为今后写作的素材。通常长期的积累,学生能对自然景观的变化产生很多心得,进而在写作中做到下笔如有神,写出情感饱满且真挚的文章。

结语:
        总之,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文化素质差异,制定差异化的作文命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拓展学生的素材积累的基础上,构建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 个性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5):104.
[2]王静.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探究[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
[3]曾娟. 个性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2):673-6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