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实验小学,广西防城港 535599
摘要: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的初期,学习能力不强且知识体系薄弱,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或多样化的策略来优化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针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渠道,需要教师科学组织课堂,以便学生习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在思维能力、自制力和课堂注意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如果语文课堂过于严肃,往往会对学生的正常发挥造成不利影响,降低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所以加强对课堂的把控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设计精彩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要设计精彩的导入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通常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并且在课间喜欢打闹和奔跑,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1]。以《我多想去看看》为例,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设计如下导入环节:大家在假期中和家人去过哪些地方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且亲身经历的话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探讨、大胆表达;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美图,辅之以相应的背景音乐,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或是利用PPT向学生介绍自己在旅游途中的见闻,并结合课文提出问题:文中的“我”想去哪儿看看呢?让学生在欣赏和思考的过程中感知祖国的大好风光,激发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兴趣。可以说,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精彩的导入环节,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学生“躁动”的内心加以牢牢“控制”,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巧用信息技术
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对事物的理解多是以“看”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其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通常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促使学生在观看中轻松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联想能力;或者是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播放动听、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放松心情、主动学习,集中精力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2]。以《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教师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即:向学生呈现小公鸡和小鸭子活动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中知晓两者的生活习性,为后续课文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然后借助图文并茂的课件进行课文的讲授,引导学生跟随课件的节奏进行朗读和学习,更好地理解文本;接着,向学生播放有趣的小动物图片,鼓励学生认真观看、舒缓压力,优化课堂效果。
三、实施游戏教学
小学生十分热衷于游戏,如若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相应的游戏活动,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理解、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实现趣味教学的目标。低年级的小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课堂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立足教学内容,巧妙实施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主动学习和思考知识,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讲授《古今对》《动物儿歌》《动物王国开大会》等新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穿插游戏活动,鼓励学生“演一演”“比一比”“猜一猜”,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又如:针对生字笔顺的复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小组竞赛”“绕口令”等游戏活动;针对组词的复习,教师可以设计“词语开花”“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习得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
四、注重小组合作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还能将语文教学的意义加以充分发挥,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3]。以《荷叶圆圆》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为各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如鼓励第一小组朗读课文,强调文中的生字词和必须掌握的汉字,以此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课堂参与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带领学生深入且全面地学习,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产生主动识字的意愿,获得知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情感的升华。
五、善于联系生活
低年级语文课程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并且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服务于生活。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联系生活,搜集和观察各种与学生已有体验、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资源或语文素材,将其灵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及延伸[4]。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课文描述了不同的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画的情景,如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等,要想让学生对这些画面有形象且具体地感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自主思考问题:小猫、小兔、小猪等动物在雪地里能画出什么呢?然后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图纸记录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进而提高学习能动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针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教材,设计精彩导入,巧用信息技术,实施游戏教学,注重小组合作,善于联系生活,从而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爱上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探究[J].人文之友,2018(15):264.
[2]唐先.试论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1165.
[3]李为为.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0):64.
[4]吴琼靖.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6):77.